10月17日,新西兰消费者事务部公布对服装及纺织品的甲醛含量检测结果,宣布当地销售的服装产品总体合格,持续两个月的“中国服装质量问题”也因此画下句号。然而,被还以清白的“中国制造”所承受的商业损失已经产生。更耐人寻味的,是新西兰媒体在这场风波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捕风捉影针对中国
8月中旬,两起所谓“中国造睡衣烧伤孩童”的事件被新西兰报纸和电视台竞相报道。两件起火的睡衣都是从新西兰最大的连锁日用品超市“仓储店”购买的,两名受伤男孩都是坐在燃气暖气旁边时睡衣突然起火。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称,燃烧的睡衣标识了“低火灾危险”,却发生燃烧,服装布料的添加成分值得怀疑。
8月21日,新西兰国家电视三台的黄金消费栏目《目标》播出调查节目,称对中国产的毛料、棉制服装抽检发现,其甲醛含量严重超出世卫组织标准,对人体有害;一些面料甲醛含量超过国际标准900倍。
为了提高该节目的收视率,电视三台还提前播出了节目预告,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最新的涉及‘中国制造’的丑闻,披露一些纺织品含有危险水平的甲醛……抽样结果显示超标500倍,有些甚至是900倍。……节目制片人说,这些衣服的穿着者明显会中毒……”
经过媒体的连续报道,“中国服装”、“中国制造”持续成为舆论的焦点,新西兰民众反响强烈。事件很快蔓延至政治层面。几乎逢华必反的绿党向政府施压,绿党国会议员苏·凯基丽甚至针对正在谈判中的新中自由贸易区协定,要求“先解决(中国商品)安全问题,否则不该有协议的签署”。政府也作出回应,总理海伦·克拉克和贸易部长菲尔·戈夫先后要求消费品质检部门关注事件;新西兰政府机构“商业委员会”表示将紧急启动针对中国造服装烧伤儿童事件以及服装甲醛含量的专项调查。
质疑声音遭到压制
在媒体的密集报道下,中国商品在新西兰的销售遭遇寒流。迫于压力,连锁超市“仓储店”宣布将部分中国生产的服装下架,其它商场也跟随采取下架措施。8月下旬,记者走访了一些销售中国制品的商场、超市,部分商铺的经理表示,中国货销售受到很大打击,服装出现积压。
这一期间,也有不少民众和机构对《目标》栏目的检测结果提出质疑,“新西兰零售商协会”发表声明,认为《目标》的检测方法不符合国际标准;“新西兰进口商协会”8月31日以“真正的丑闻”为题发表声明,批评新西兰国家电视三台出于商业目的,为提高收视率而“故意误导大众”,认为这种为耸人听闻而从事的所谓“科学调查”只会恐吓消费者,因此,电视三台和主持抽样调查的新西兰农业质量研究所应该向新西兰人道歉。
然而,支持中国产品的呼声被喧哗声盖住。沟通两国贸易的“新中商会”曾发表一份声明,要求舆论和媒体避免成见,理智、科学地对待中国商品。然而,商会负责人张汉华说,惠灵顿最大的英文报纸“自治领邮报”收到商会的声明后,迟迟不予刊载。在她的电话催问下,才摘发了几句文字,但意思完全变了。
迫不得已,“新西兰零售商协会”采取针对性行动,将抽样中国服装送交新西兰农业研究所、上海SGS纺织品检测中心和香港Intertek检测中心进行独立检测。9月3日,“新西兰零售商协会”发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服装甲醛含量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而且,电视三台报道中国服装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有明显缺陷,从而导致离谱的数据。
面对真相拒不认错
8月下旬,新西兰商业委员会针对中国产睡衣烧伤儿童事件展开专项调查。24日,商业委员会公布了独立实验室的调查结果,排除了烧伤事件中中国服装的责任。在报告中,商业委员会发言人、公平贸易司代理司长华莱斯表示,涉及的睡衣通过了有关测试,其标签“低火灾危险”符合新西兰的有关安全标准。
10月17日,新西兰消费者事务部公布了对在新西兰销售的服装及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检测结果报告,结论是:新西兰市场上的服装和纺织品甲醛含量绝大多数符合安全标准,没有理由对服装甲醛问题过分关注。
根据报告,本次检测交由新西兰农业研究所的国家实验室进行,抽取了100件新西兰各地商场里常见的中低档服装、面料,产自中国的服装、面料84件,占绝大部分。检测显示:99件样品中,97件不含甲醛或者甲醛含量很低;2件超出100毫克/千克的国际通行安全标准,但是经过简单洗涤甲醛含量远降至安全标准以下。消费者事务部长朱迪斯·蒂泽德表示,几乎全部受检样品都通过了检测,这一结果使用了国际通行检测方式,因此是可信的。蒂泽德同时明确指出,电视三台使用了“错误的检测方法”。
至此,涉及中国服装的两起事件画上句号。然而,相对过去两个月对中国服装“问题”的大肆炒作,新西兰媒体对官方检测针对中国产品的正面消息,却报道得轻描淡写。
17日消费者事务部公布检测结果当天,媒体的反应普遍“迟钝”。18日,制作中国服装“甲醛超标”的电视公司表示,没有必要为错误的检测方式道歉。电视三台播报了简短的消息,同时表示:《目标》栏目认为其针对中国服装节目的播出,致使政府提出相关的消费指南,这是《目标》节目取得的“积极效果”———完全是无歉意、不认错的态度,全然失去媒体基本的客观原则。
对媒体如此态度,“新西兰零售商协会”发言人约翰·阿尔伯顿表示,仅仅因为媒体的偏见和不负责任的报道,新西兰零售业者就遭受无法估量的损失,消费者也无端地担惊受怕,这是不公平的。“新西兰进口商协会”秘书长丹尼尔·希尔瓦气愤地说,新中两国为双边自贸区协定积极谈判,正值此时,有些媒体刻意针对中国商品煽动恐慌情绪,完全是“反华歇斯底里”的又一个鲜活案例。(本网驻惠灵顿记者夏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