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HK电视台的系列纪录片《中国铁道大纪行》日前播出后,在日本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主人公关口知宏是一名年仅34岁的年轻演员,曾经制作过乘火车纵贯日本列岛、周游欧洲各国等旅游节目。他的中国之行是春天从西藏拉萨出发,乘火车一直到陕西西安,秋天再从西安出发,终点是新疆的喀什,全程3.6万公里。行程基本没 有什么事前安排,就是拍摄关口乘火车背包游,画面全是铁路沿线的风景、中转城市的风貌以及与中国普通百姓一起交谈、吃饭、干活的情景。这个简单的旅游节目不仅收视率位列同类节目前茅,而且每周播出之后,节目组的博客都会有大量的观众感言。日本观众为中国的壮丽山河所吸引,为中国百姓的热情质朴所感动,也为对中国的误解与现实的差异而惊讶。
关口把自己的中国之旅称为“没有之旅”。他在博客中写道:我们日本人有自谦的价值观,即使在自夸的时候也要在前面加上“这没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听到的人当时不说什么,过后却会评论这个人的自大,引起不融洽,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国人则没有这种“心理游戏”,他们没有那种怪怪的自夸,也不要求别人自谦。除此之外,还有好多“没有”。在我实地接触到的人中,没有人因为中国5000年的历史而夸夸其谈;没有人因为我是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而不理不睬;没有人因为自己生活的艰辛而仇恨别人的幸福……发现这些“没有”,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一些专家也注意到了这个“没有之旅”。在刚刚结束的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年会上,委员们讨论“中日各领域交流”时认为,中日两国近些年缺乏人与人的交流。媒体代表园田矢就此称赞《中国铁道大纪行》是日本媒体近期少有的好节目。好就好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贴近平民,拍到什么算什么。园田举例:有一期节目,关口在贵州的河边拍摄时,有位老人一直站在旁边默默观看,问他在看什么,老人笑着回答,“没有什么,我只是在看你。”这种普通人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感动了无数日本观众。
去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35周年。现在的中日关系,单纯用“友好”来定义已经太简单。战略互惠关系不仅需要政治关系的春天,更需要两国民间的进一步相互了解和感情融合。虽然两国之间如今交通便利、资讯畅通,然而访问对方国家的旅游者总是忙着观光购物,难得坐下来与对方倾谈。媒体每天关于对方的报道有一大堆,不带主观判断的新闻总是无法占据显要位置。日本著名学者竹内实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一句“友好容易理解难”的名言。在他看来,日本民族的表达方式讲究“暧昧化”,习惯讲冠冕堂皇的话,而把内心的意思掩藏起来。在与其他民族交往时,则非常重视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同时特别希望对方接受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情况下,增进两国民间相互了解和感情融合的最好办法就是推动和倡导人与人的交流,通过亲身感觉体会对方的状况和内心。因此,当前的中日关系正需要多传达一些客观、单纯、感人的“没有之旅”。这不仅是两国媒体的责任,也是双方百姓的希望。(作者为本报编辑 曹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