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内,俄罗斯空军出动了9架运输机,飞行12架次,向中国地震灾区运送了援助物资。这是俄罗斯空军首次向中国运送人道物资。”5月29日,俄罗斯新闻社北京分社副社长伊萨耶夫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而俄罗斯空军运输机及时快速的反应,其背后都是俄罗斯联邦政府下属的紧急情况部在“坐镇”。紧急情况部惊人的救援效率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小学生写信表谢意
5月26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刊登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写信人是四川彭州市利安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的赵永钦小朋友,他在信中感谢俄紧急情况部派遣的医疗队。“赵永钦当时不仅带着感谢信,还有一些枇杷。”俄罗斯医疗救援队中方工作组领队给《国际先驱导报》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我过去问他,是不是有家人在这里治疗?是不是自己在这里治疗过?他都摇头。”
他虽然有些拘窘,但话语很真诚,他说,“俄罗斯医疗队不远万里来给我们治病让我很感动”。
这位中国工作组的领队对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派遣的医疗队同样印象深刻。他告诉本报记者,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组织的各种救援队伍在俄境内3个小时可以完成集结,24小时可以开赴全球任何地点。
在援助中国救灾中的表现,印证了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速度和效率。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36小时,一架满载救灾物资的伊尔-76运输机已经从莫斯科起飞,成为第一架抵达中国的境外援助飞机。
同是紧急情况部派出的救援队,5月17日21时左右,在都江堰废墟下成功救出一名中年妇女,这也是境外救援队唯一救出的生还者。
还是紧急情况部,5月24日紧急向中国派遣了一架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支援唐家山堰塞湖排险。
独一无二的突发事件管理机制
不同的支援行动,都出自于同一个部门——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那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5月29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博洛夫先生通过远程视频,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了紧急情况部的反应机制。“我们的职责范围包括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博洛夫先生表示,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虽然机构设置简单,但非常有效,它制定了非常独特,也可能是世界唯一的24小时预防和预测机制。这种机制的特点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实时监测和预报,并对每天掌握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博洛夫先生还透露,前不久,紧急情况部启用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突发事件管理中心,该中心可以对紧急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根据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级,并根据级别采取相应的规范化措施。
据了解,紧急情况部成立于1994年,专门负责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向受害者提供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和技术性灾难造成的不良后果。该部拥有包括国家消防队、民防部队、搜救队、水下设施事故救援队、小型船只事故救援队在内的多支应对紧急情况的专业力量。
军事化管理是秘诀
在俄罗斯,哪里有灾害发生,哪里就有紧急情况部的身影。凤凰卫视驻莫斯科记者卢宇光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多次采访紧急情况部训练和目睹该部“实战”。在卢宇光看来,自上而下的军事化管理才是它高效率的秘诀。
据了解,紧急情况部下设有6个地区中心。每个中心在紧急情况部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所辖地区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博洛夫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总部下属的每个管理局,都拥有相应的救援人员、设备和物资,能够开展独立的救援工作。“在此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期间,中俄双方达成了加强救灾合作的协议。”伊萨耶夫先生向本报透露。其实早在今年2月中国南方发生雪灾时,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就表示愿与中国合作,并且向中方提供了自己建立应急储备制度方面的经验。博洛夫先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救灾是一项特殊复杂的工作,一定得有相应的专门机构以及专家来从事。
专家建议:中国应整合救灾资源
“中国这么大,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灾害。水灾、雪灾、地震、工业事故、污染……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太多了。俄罗斯的经验给我们启示,可以考虑成立一个类似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主管机构,将分散而庞大的资源加以整合,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使用。”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盛世良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建议。盛世良研究员说,中国可以考虑将多支应对紧急情况的专业力量纳入一个统一的部门。该部门可在各省市建立快速反应中心,负责所辖地区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另外,还要有机动力量,负责对重灾区的支援和对外援助。
他还建议说,这个统一的部门还应该有自己的院校机构,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救灾效率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韩轩、梁辉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