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福田康夫5月21日下午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吊唁四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在他之前和之后,已经有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首脑前往中国驻本国的大使馆吊唁。继秘鲁之后,孟加拉国21日也宣布为中国汶川大地震和缅甸风灾降半旗志哀,并将当天作为全国哀悼日。世界对于汶川大地震的同情和对中国人民顽强救灾精神的敬意,似乎已经超越了历史上对任何一次灾难的反应。随着救灾重心逐渐转向灾后重建,四川地震灾区的受损程度令世界震惊,许多国家也在这两天纷纷向中国追加援助。《环球时报》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发现,灾区人民正日益感受到来自外国朋友的善意,对此他们深感安慰和振奋。
中国网友对布什夫妇致敬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布什总统和第一夫人劳拉周二冒雨赶到中国驻美大使馆,在吊唁册上表达了美国对四川大地震遇难者的同情。“在这个悲痛时刻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我敬佩中国人在面对自然灾难时表现出的慷慨气度和坚强勇气”。据报道,布什几乎在吊唁册上写了满满一页。
5月21日,这条新闻成为网站上评论数最多的新闻之一。多数网民表示真诚的感谢,有网友这样写道:“美国捐款捐物总共3400多万美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总统夫妇亲往吊唁。谢谢!”
从19日到21日,以布什和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为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到中国使馆吊唁的浪潮。其间前往中国使馆吊唁四川大地震遇难者的各国首脑还有:塞浦路斯总统赫里斯托菲亚斯、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赤道几内亚总理里卡多、秘鲁总统加西亚、老挝总理波松、越南总理阮晋勇、芬兰总理万哈宁、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瓦努阿图总统马塔斯凯莱凯莱、汤加首相塞韦莱、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加纳总统库福尔等。
在吊唁簿上,各国领导人对中国地震遇难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塞尔维亚激进党副主席尼科利奇写道:我们的心因兄弟般的中国人民遭受的痛苦而充满悲伤。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说:“这是中国人民最艰难的时刻。我来这里是为了向灾区人民表达慰问。”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写道:感谢(中国政府组织的)充分体现人性光辉的救援活动。
外国援助带给灾区精神力量
5月21日,法新社、《今日美国报》网页等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被困9天的四川什邡金河一级电站女工崔昌会成功获救的奇迹,并关注中国政府下拔700亿人民币救灾款、并号召全国人民节约的消息。
四川大地震的严重性让许多国家和民众都触目惊心,这几天,很多国家都向中国追加了援助。5月20日,美国政府决定,向四川地震灾区追加价值约100万美元的物资援助。宣布向中国追加援助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追加100万澳元援助;德国追加250万欧元援助;英国向中方追加价值100万英镑的救灾物资;意大利向中方追加50万欧元援助;伊朗将向中方提供的64.2吨救灾物资增加至150吨;沙特再次向中方捐赠一批救灾物资。此前,沙特政府已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韩国也再次向中国捐助400万美元灾区急需物资,SK等韩国大公司也加入捐助者的行列。另外,捷克和卢森堡也向中国追加了援助。此外,还有毛里求斯、博茨瓦纳等多个非洲国家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向中国提供了援助。
国际关注灾后艰难重建
正如路透社21日报道所说,中国救灾的重点已经“向减灾转移”,国际媒体普遍关注中国灾后重建工作的异常艰难。美联社21日报道称,四川地震造成“500万人无家可归”,彭博新闻社同日的报道预言,中国从地震中恢复“需要10年时间” 。
路透社5月21日报道,天气预报称周三四川部分地区将有明显降雨,这可能会干扰救援工作,并对大坝构成威胁。帐篷和遮雨篷目前是灾区最急需的物资。数千次余震和预报将至的降雨,加大了救助工作的难度。
《华盛顿邮报》5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面临经济余震”的报道。文章报道了灾区一些民众的恐慌心理,“即便他们的房子是好的,也宁愿住在帐篷里”,“尽管卫生官员说没有疫病,但部分地区居民们仍在囤积药品和口罩”。文章还预言,“中国能否在危机之后控制通货膨胀将是一个关键指标。保持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稳定关系到社会稳定”。
据《环球时报》记者在灾区的感受,目前灾区最急需的确实就是帐篷,现在经常是一个帐篷下要住好几家人,生活很不方便。另外灾区饮用水和粮食的供给目前没有问题,但生活用水就很紧张。很多人已经一个星期没洗澡了。另外,大雨对防疫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记者这两天在灾区看到,许多人已经开始“自救”行动,比如回到自己家中,抢救出一些有价值的物品。灾区儿童的心理状态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糟糕,记者看到,在很多地方,有志愿者带着小孩做游戏,帮助他们走出灾难的阴影。不过心理专家指出,现在还不是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往往在灾难发生一个月后,当周围不再充斥着救灾行动、不再有共同患难的幸存者时,人们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正如一名从唐山赶来的心理学者说,他没有想到,到了灾区,首先需要心理救助的不是受伤的灾民,而是一些饱尝救援挫败、身心俱疲的施救者。
墨西哥是震后重建的范例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高建国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次地震后的重建工作确实非常艰巨。他说,以四川汶川地震的灾区面积与受灾人口,要是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承受这样的灾害。这次地震受灾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塞尔维亚与黑山这两个国家的总和。因此,在中国进行救灾的难度将超出世界的想象。
在世界上也有地震后重建相当成功的例子。比如1985年9月墨西哥西南外太平洋底发生8.1级地震,给墨西哥城这个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那次地震中损失最惨重的是墨西哥城中心,这个地方集中了墨西哥国家重要政府机关、银行和私人企业办事机构,总共有近3万座建筑物被毁,6.8万多所房屋受损,直接财产损失达40亿美元。墨西哥城一度陷入瘫痪和混乱。但幸好震中不在墨西哥城,官方数据显示,那次地震造成墨西哥6000多人死亡。墨西哥政府在国际社会援助下迅速开展抢救工作,仅仅两天之后,城市里就恢复了水电供应、交通和通讯联系。5天之后不少人返回了工作岗位。让墨西哥人骄傲的是,尽管受灾严重,1986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如期在墨西哥举行。如今的墨西哥城,已成为国际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被英国财经杂志《海外投资指南》评为北美第四大“希望城市”。
“四川灾区的重建必然比墨西哥重建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不过这毕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金灿荣教授说,“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次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空前的自发救灾意识,对中国的崛起将具有更加震撼性的意义”。他说,美国社会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强大的市民社会,很多市民愿意超越血缘关系,用私人的财产、时间来投身公共事务。如今,中国很多志愿者挤满了通往灾区的道路,挤满了捐助站,挤满了献血点,他们与受灾者非亲非故,他们的这种精神代表了一种不可遏制的精神力量,代表一个伟大民族重新崛起的力量。环球时报赴四川特派记者 程刚 环球时报驻墨西哥特派记者 王新萍 环球时报记者 石华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