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黎川县坚持“重心下移,强化一线”的思路,把村党组织作为党建“基础板块”来抓,注重整合资源,采取“一村一策”办法,着力加强后进薄弱村党组织的“扶贫”,催发村党组织内在潜能和活力,取得明显成效。
设施扶贫,让村党组织阵地“硬”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排查摸底,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无、破、旧的村逐个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大力整合社会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新建或改建村级活动场所。一是财政拨。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40万元保底资金,滚动使用。对新建的活动场所每个补贴2万元、改建的1万元。二是单位扶。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安排有经济实力的县直单位包村,进行对口援助。新建的活动场所援助5万元,改建的援助5000元以上。同时,争取省、市包村扶贫单位支持,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援助。三是企业助。开展“企村联姻”活动,采取“双向自愿、互补互利”原则,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与后进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援助资金、提供物资和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近两年来,县财政累计补助活动场所建设资金110万元,各级包村单位援助60多万元,30个“企村联姻”企业扶助资金和物资100多万元,共帮助新建、改建62个活动场所,使全县98%的村有了较好的活动场所。
组织扶贫,让村党组织队伍“强”起来。在全面掌握后进薄弱村党组织状况的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通过调整班子、下派干部、结对帮带等措施,着力解决相对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一是民主选。通过“两推一选”,从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党员遴选,从致富能手、种养殖大户、返乡人才中挑选等形式,把高中以上学历、组织和管理能力强的党员推选为村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薄弱村党组织班子。二是乡镇派。根据各村薄弱原因,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聘干到“熟村”参选,选派能力强的乡镇班子成员到“烂村”挂职,选派年轻有为的乡镇后备干部到“穷村”任职。三是强村带。实施“强弱联手”工程,让强村与弱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依托强村的有效资源,采取集中培训、跟班作业等形式,对薄弱村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同时,探索村支部书记异地任职模式,鼓励强村支部书记到薄弱村参加村党组织书记选举,实行异地兼职,以强带弱。四是组织育。依托县、乡、村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或站点,通过室内课堂、实践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等,在村干部中举办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基层党务工作知识等内容培训班,全面提前村干部的党务工作能力。去年村级党组织换届后,薄弱村党组织全部进行了“大换血”,调整充实薄弱村党支部班子成员68人,下派乡镇干部11名,举办党务知识培训班16期。
管理扶贫,让村党组织工作“动”起来。更新管理理念,实施“推一把”策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让村党组织规范运转。一是建立“三级联动”责任制。将全县乡镇划分为5个“党建责任片区”,由一名县委党委任片长,其他挂点县级领导干部为副片长,每个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委员联系一个薄弱村。明确挂片县委常委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负责人,乡镇分管副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整顿工作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完善村级党务工作制度。在各村设立“村级组织员”,选派和招聘熟悉村情民情和党建业务、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离任或在职村党支部委员、退居二线科级干部或机关干部,担任村级组织员。加强对村委委员、村级组织员的党务知识培训,邀请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村书记“现身说法”。同时,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党员发展等工作制度,确保薄弱村党务工作正常运作。三是建立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完善村务运作、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决策等制度,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和群众评议村干部制度,推行村级事务运行“六步工作法”,即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证奖惩六个工作步骤,增强工作目标的可行性和操作的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