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宾楼饭庄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开业,原是天津清真“九大楼”之一,1955年迁至北京和平门外李铁拐斜街,1963年迁至西长安大街。
鸿宾楼是以《礼记》中的“鸿来宾”定名,以经营天津清真风味菜为特色,其独到之处是所有菜均不露一个“羊”字。如“独羊眼”为“明开暗合”;“烧羊鼻尖”为“望峰坡”;“羊耳朵尖”为“迎风扇”……这是遵循伊斯兰教规和穆斯林生活习俗,使物得美名的一种饮食文化传统。郭沫若生前常在此宴请贵宾,并曾留有“藏头诗”一首“鸿宾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头赤帜红于火,好汉从来不畏难”。四句诗的头一个字,组成了“鸿宾楼好”,可见其名不虚传。
他们不仅保持着原有的天津特色风味,而且又吸收了北京各大清真饭庄之长,增添了北京烤鸭、涮羊肉等京味菜肴,已受到京城各界人士好评。鸿宾楼虽为大饭庄,但“店大门坎低”,以高中低各种档次的菜肴,吸引着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主要名菜有“鸡茸鱼翅”、“红烧牛尾”、“炖蹄筋”、“砂锅羊头”、“炸蹦肚仁”、“烹千里风”、“白扒蹄须”、“单爆腰”等,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他们的早点、天津特色风味“锅贴”,牛肉饼,在京城百姓中知名度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