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犂媳本┯懈鞯胤缥兜牟斯荻嗉遥?满族风味的只有砂锅居一家。
?牐犕?治年间,汉族人刘某与礼王府谙达松七有旧(“谙达”是满语词anda的音译,意思是“管事人”)。王府有各项祭祀,有朝祭、夕祭、背灯换索、柳树求福、乌林祭、四时献鲜祭、祭神翌日祭天及其它诸祭,每三五日就有一祭,每祭杀猪二至三头。虽然祭肉不许出大门,但主家并不严控,肉太多了,松七就将余肉以及下水、猪血等廉价卖给刘某,价钱之低近乎白给。刘某就在缸瓦市搭了一间棚,煮肉出售。因为王府并非天天祭祀,一次所得的肉必须匀着卖,所以砂锅居自开业就是半日营业,只卖一上午,下午关门。
?牐犜?料几乎是无偿而得的,略加炸煮,并不费工,所以售价极廉,专供贩夫走卒午间充饥。同治年间砂锅居尚无字号,时人称之为“下水棚子”。后于光绪年间请正红旗佐领柏三爷写了匾,才象个字号了(柏三爷名柏年,字松年,满族沙济富察氏,是正红旗二甲喇世管牛录粘因。柏三爷是我的第一位母亲的娘家三哥,我称他三舅,是同光时代的名书法家)。砂锅居由此进入饭馆之列。但那时正是山东馆子入京后蓬勃发展的时期,山东馆子生命力极盛,那时各地风味菜肴皆尚未进京,士大夫只能吃山东菜,后来北京旗人也渐嗜山东味儿。山东馆子一打入旗人这一特殊阶层,可谓如虎生翼,天马行空之势已成,日后百年不衰。这家“下水棚子”本是下里巴人,难登大雅之堂,只可供卖力气的哥儿们午饭吃一顿廉价肉,难图发展之计。
?牐犑掠信既弧S幸惶炖裢醺?祭肉厨师恩禧偶过“下水棚子”,见店内很热闹,出自好奇心,进去一看,见所做的肉菜甚为可笑,就跟掌柜的闲谈起来。砂锅居掌柜的是有心人,花费很大心机托人说情,求恩禧传授手艺。最后终于打动了恩禧,选出一名年轻聪明的伙计方顺子.收为徒弟,传授祭肉肴馔的烹调法。恩禧本是祭肉厨师老内行。清代皇家和王府均有祭肉厨师,负责萨玛跳神时“省牲”(杀猪的忌讳说法)、“摆件子”(切取猪体各部的肉和内脏,摆在桦木大槽中呈整猪形)、整理祭肉和灌制血肠等。原来“下水棚子”只知用水煮肉,后来恩禧传授了满族传统煮肉法——烧燎白煮。就是将猪肘、臀肉、腿肉先用微火略烧(用木炭火,决不可用煤火),不可烧糊,然后白煮。此法是满族先世所传,是女真人自古的烹调法。恩禧又传授了血肠的灌制法。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砂锅居除那口古董大锅外,还保存着一个古老的铜漏斗,店中视此为神物,早已不用,用红布包着,放在供财神的神板上。该店老人谈,这是学习灌血肠用的第一个漏斗,是恩师爷爷亲赐,确是礼王府旧物。
?牐犐肮?居的“烧碟”是怎么来的呢?这又是一段趣闻。满旗人自皇家至于民间,祭肉的烹调法只有白肉血肠,下水类也用水煮。这家“下水棚子”却是将下水切碎,放在油锅里炸,说不出这叫什么菜名,反正卖力气的哥儿们能少花钱大碗吃肉就心满意足了。这却启发了恩禧师傅。他多年来一直是谨承师训,严守辽东烹调旧法,从无油炸下水的想法。这回看见“下水棚子”不入食谱的做法,竟引起他发展创新的念头。他依自己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参照辽东“煸肉”的旧法,改进提高了“下水棚子”的油炸下水,创出了日后名传海内外的名肴——烧碟。烧碟是恩禧所创,也可说是“下水棚子”的外行们胡做乱造所创出来的。
?牐犅?族故乡东北三省(特别是辽宁省)久以烹调白肉血肠闻名。辽宁的饭馆有“氽锅”一菜,与砂锅居的氽白肉无异。说明二者同出一源,皆来自满族的传统烹调法。但砂锅居有“烧碟”,东北三省皆无此物。这说明烧碟的出现是另有缘由的。恩禧改进“下水棚子”的炸下水而创出烧碟,因为它不是满族的传统菜,所以满族故乡和北京以及各地的满族人家不会做它。谈北京风味菜的人知道砂锅居是满洲风味,多认为烧燎白煮和烧碟都是满族菜肴,这话又对又不对。说烧燎白煮是满族菜,这是正确的,但“烧碟”则非满洲传统菜,它是恩禧在砂锅居创出来的。当然,恩禧是王府祭肉厨师(满语称之为 amsum janggiyen),他出身于辽东旧家.其所创的“烧碟”自然是依辽东传统做法。
?牐牰黛?在烧碟中创出两样名馔,一是炸鹿尾,一是炸卷肝。满族先民即以渔猎为业,惯食鹿肉,以鹿肉为美食。恩师傅将肉末加调料灌于肠中,切成片用猪油炸,做成炸鹿尾。有人说烧碟的炸鹿尾原来是炸真鹿尾,后改为炸肉末肠了。此说是错误的,是与北京小吃炸灌肠的演变史混淆了。炸灌肠原来是炸真的鹿尾,后改为炸血肠,再改为炸淀粉灌肠。烧碟的炸鹿尾自一创出来就是炸肉末肠,取名为炸鹿尾。炸卷肝是用猪网油将肝包裹,用猪油炸。此法之妙,在于锅内的油先炸肝外的网油,网油受热再炸肝。这样就与直接用油炸肝味道不同。炸鹿尾和炸卷肝在烧碟中居领先地位,砂锅居全盛时期,烧碟品种多达一百三十个,后来减至七十二个,至上世纪50年代初,尚存三十几个。恩禧创烧碟完全参照了辽东“煸菜”的做法。清代内务府旗人中有大量陈汉军人,他们原为明代辽东地区的汉人,编入八旗后,对满族人产生很大影响,辽东烹调法多为满族所接受。因此烧碟与煸菜色、香、味俱似。
?牐牳?据恩师傅的传授,砂锅居将煮肉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经烧烤,直接将肉用白水煮,称为白肉。一类是先将肉用炭火微烤,然后入水煮,煮成的肉称为胡肉,肘子称为胡肘。将白肉或胡肉切成薄片,不加任何调料,凉着吃。也可做成白肉锅子、氽白肉、煸白肉等。烧燎白煮是满族祭肉的正经吃法,是正宗,烧碟是后来在砂锅居发展形成出来的。
?牐犐肮?居自得名师真传,技术提高,肴馔有了一定规模,成了正经的白肉馆子而且是北京唯一的满族风味馆子。但是要成为风味名家,要想招徕富贵之客,还需另有高明手段;如无特殊手段,就靠走好运吧。想不到这一日福自天降,好运气自己找上门来。光绪初年某日,有位旗员中堂家庆寿办事,这位中堂当时已造人臣之极,门生下属争相趋奉。庆寿之日,六部高官、封疆大吏、八旗都统、翰林学士多来祝贺,寿堂中明烛双燃,悬灯结彩,大栅中高朋满座,盛友如云。有几个太监也来拜寿,高踞上座,指手划脚,高谈阔论。到了开席之际,茶师照例走到太监面前,请双安(请一个安,再请一个安,称为请双安),说请“里扇儿”的老爷们要菜(老北京话称太监为“里扇儿的”)。原来太监有个恶习,凡到人家坐席,主人家准备多么丰盛多么精细的的菜肴,太监也摇头摆手,说不堪下咽,必须自己点菜,点名要某饭庄的某菜.其实所点者并不比主家备办者强,但太监非如此不可,这叫“摆谱儿”(老北京有句话,谓人“摆臭架子”、“臭摆谱儿”、“狂妄自大”等为“要菜”。例如老北京话“你别这儿跟我要菜啦!”意思是说你别跟我摆臭架子了。“要菜”一语就来自太监的这个恶习)。当时茶师依照惯例请双安、请“里扇儿”的老爷要菜,几个太监立即七嘴八舌地要了几家饭庄的几个菜。其中一个太监信口开河地说“我要砂锅居的烧碟儿炸肷贴。”主人家立即请砂锅居的厨师来备办伺候。太监一句胡说八道使主人家花钱费事倒不要紧,这下子可把数十年难登大雅之堂的“下水棚子”捧上了天。当朝宰相家老爷子庆寿使用了砂锅居的席!此话不胫而走,立即传遍京华。自那以后,京旗官宦人家至于家资较裕的旗人家办喜事、丧事、寿事、弥月等,无不以砂锅居的烧燎白煮为主要席面,谁家搭棚办事若不摆七十二个烧碟,就比什么都丢脸。那时京旗人家无不讲脸面,好排场,“耗财买脸”是当时旗人的普遍心理。这就给砂锅居作了好饭。砂锅居自此地位大为提高,进入大饭庄之列,声名大噪,不但全国皆知,而且名扬海外。
?牐牥兹馐潜本┤硕园字笕獾募虺啤B?族人自其先世即崇信萨玛,凡生产、生活诸事,无不由萨玛跳神以求福祉而避灾锅。跳神杀猪祭祀后,白水煮肉,众人分食,连素不相识者也可进门食肉,满人入关时将此俗带入关内。直到清末,京旗满人家中仍不时跳神吃肉。那时人们在路上见面问候说:“您上哪儿克啦 (这个“克”是由满语词的gene转音而来的,汉语的意思是“去”) ?”答称:“我吃肉克啦。” 意思是说到祭祀的人家吃白煮肉去了。上世纪20年代,仍能在北京内城听见这样的话。京郊蓝靛厂外火器营每年祭关帝庙,例吃白煮肉。香山也有类似之举,此皆满洲旧俗。90年代初,偶过紫竹院,见一家国营饭馆贴条写着“白肉火锅”。可见习俗之深厚,很难一旦而绝,纵不多见,但仍不绝如缕。
?牐犛冒兹庾龀傻牟穗然褂匈郯兹狻⑴氚兹獾取A赡?的氽锅与北京的氽白肉无异,只是氽锅加半个小螃蟹,表现辽海风味。烹白肉是用葱炒白肉片。四川菜的回锅肉与烹白肉无大别,只是回锅肉加豆瓣辣酱。四川菜有咸烧白,也称五花烧白,是川菜名味,其实也是白肉。四川菜有个连锅汤.与氽白肉无大异.只是在锅汤中加了些木耳之类。白肉是满族风味,行于东北三省和北京自是当然之理,为什么四川菜里有它呢?道理很明显,是成都驻防的满蒙旗人将这个吃法带人四川的。四川很讲究烹调,将白肉加工改进,成为川莱名味。走遍全国各地,讲究吃白肉的就是北京、东北三省、四川。
?牐?“烧燎”法本是满族古老的传统烹调法的正宗。猎人猎于山林,燃木枝烧烤兽肉而食,自古以来世界各地诸族皆然。与满族同为肃慎之裔的鄂温克和鄂伦春现仍在林中狩猎,还是这样烧烤兽肉吃。家猪的肉,除煮成的肉外,也以烧烤为主要的烹调法。满语中有个词,其释义是“将野猪肉与家饲的家猪肉一同烧烤而食”,证明烧燎的吃法来自古老的传统。满人入关,将烧燎的吃法带入关内,煮肉前先加烧燎,既可烧去肉皮上残存的毛,又可改善滋味。
?牐犅?族人从关外带入关内的烧烤菜肴除烧燎白煮猪肉外还有三种,那就是烧乳猪、炉肉、烧鸭子。烧乳猪是将不大的猪掏去内脏,整理好,烤整猪。烤熟后,皮是焦的,肉是嫩的。炉肉是烤整方的猪肉,烤熟后,也是外焦里嫩。北京满族人家中.冬季常吃炉肉熬白菜,是将炉肉片与白菜放汤同熬,是极常吃的家常菜。烧鸭子现在通称烤鸭(烤鸭之称,是近几十年方有的,老北京话称之为烧鸭子)。早年北京有“炉铺”,店内设有专用的烤炉,炉用砖砌成,内有架子,用铁勾将整猪、整块猪肉、鸭子挂起,燃木柴烧烤,制成这三种食品。老北京的熟肉店分为盒子铺和炉铺。盒子铺不设烤炉,炉铺设烤炉,二者有别。至上世纪40年代中期炉铺渐绝。当年北京人专认炉铺。便宜坊和全聚德的出现较炉铺晚得多。现在烧猪和炉肉皆绝,烧猪绝于40年代,炉肉绝于50年代。只有烧鸭子大走红运,现有不少饭馆制售,但所烤者是新法填鸭,与早年的士法填鸭肉质和滋味已大不相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