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肉类工业展会上 一位观众正在认真观看某厂家的屠宰加工设备
“你这条生猪屠宰一体化生产线的设备太多,长度也长,我的厂房没有那么大,能不能根据我的实际需求给我做一条?”
“没有问题,坐下来谈谈,价格好商量。”
这是不久前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会上的一幕。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纷纷亮相,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肉类企业的眼球。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肉类工业正在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供销一体化方向迈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肉类加工装备的引进应用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在肉类加工中的产业化应用,已成为提升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水平,推动肉类产业升级,实现肉类产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设备决定发展水平
在中国肉类协会主办的中国肉类食品产业60年成就展上记者看到,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没有机械化的肉制品生产线的。80年代初期,原商业部为了发展我国的肉制品加工,引进了部分西欧的肉类加工设备,“武装”了几十家大中型肉类联合加工厂,随同设备还引进了西欧的肉制品加工工艺技术。从此,中国的消费者在市场上见到了欧式肉制品,各大中城市也几乎都能买到这类产品。
90年代初期,以火腿肠为主打产品的高温肉制品,将中国的肉制品加工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火腿肠救活了很多国营肉类联合加工厂,同时也发展了一大批民营企业。
“追溯往事,是80年代的欧洲设备向中国市场引入了欧式低温肉制品。而90年代的火腿肠灌肠机将中国的肉制品生产和销售推向了高潮。这两点都证明,只有先进的加工机械才能促进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当时的引进设备和火腿肠灌肠机,中国的肉制品市场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丰富多样。”杭州艾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青荣感慨地说。
根据中国肉类协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达7268万吨,占世界肉食总产量的28%以上。近年来,国内一批肉类加工企业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备,使我国肉类加工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肉类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优化丰富了品种结构,推动了肉类产业结构升级。
“虽然如此,中国肉类企业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欧洲和世界的普遍水平。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还没有达到精深加工的水平,众多传统的中式产品因工艺与技术问题,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所以中国还不是肉类生产强国。”中国雨润集团总裁祝义亮认为。
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也表示,从技术装备来看,目前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偏小,设备简陋。
国产设备仍须继续努力
伴随着中国肉类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很快。“中国的肉类加工机械已从大批量进口转变为大批量出口。出口设备也从简单、小型扩展到了复杂、大型,甚至还进入了肉类机械最先进的德国市场。”杭州艾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青荣指出。
朱献福表示,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畜禽屠宰加工行业装备制造业研发支持力度,形成了大批国产化屠宰加工技术和装备,其中主要包括真空采血装置、自动控温(生猪)蒸汽烫毛隧道、高效脱毛技术及设备、履带式U型打毛机、自动定位精确劈半机等。这些技术与装备提高了屠宰生产的自动化与现代化程度和国产化率,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外技术垄断。
据了解,在解决中式传统肉制品原料处理上,一些技术装备如高效脱毛技术及装备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譬如在屠宰加工工艺技术方面,一些先进的屠宰加工工艺在国内规模化企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大型屠宰企业的冷却肉加工基本上都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全预冷、精细分割和规模化冷链生产,行业内龙头企业的肉制品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式、自动化、大批量生产及近似无菌加工技术。
中国肉类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肉类机械的出口量每年都在持续递增,且增量至少在25%以上,证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受了中国制造的肉类机械。
业内专家指出,在现代肉类加工设备的设计中,除了机械结构外,国内企业还应该在性能(必须满足产品加工工艺要求)、卫生(必须符合HACCP要求)、安全(必须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材质(必须选用对食品无影响的材料)等几个方面上着力提高。专家透露,目前欧美的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设计理念已经从单一的设备性能深入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将一个人只能操作一台设备的传统理念深入到了一个人操作一条生产线。在可以用自动化连接的地方,他们都会考虑用机械代替。从机械的自动化到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对食品是否产生危害性等等诸多方面,都成为机械设计者了解和考虑的范畴。
据了解,我国也已非常重视食品机械的设计,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以完善食品机械(包括肉类机械)的设计。国家在1997年就发布了《食品机械安全卫生》标准,今年又发文重新修改和完善了该标准。另外,还参照欧盟要求,有关部门还制定了《食品加工机械基本概念卫生要求》。这两个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肉类(食品)机械设计进行了规范和限制,将对我国的食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