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不仅没有被危机打垮,反而在危机中逆流而上迅速做大做强。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尚且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探讨如何让企业利用创新优势形成竞争力,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企业近几年来自主创新的实绩,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规律与特点,2008年9月,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批准,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在全国组织开展了“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工作。这一榜单将于2009年7月11日新鲜出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还将发布《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总结中国企业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
在“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本报独家专访了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副秘书长李春伟,他向记者介绍了关于此次评价工作的相关事宜。
记者: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此次针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的主题性研究,其初衷是什么?
李春伟:自主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对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和投入。在目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必须告别“世界加工厂”的标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作为一项公益性评价,我们重点考核企业创新的投入、成果和价值实现以及创新的贡献率。其目的是挖掘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规律与特征,反映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开展。
记者:根据本报记者从企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大多数的企业每年投入到科研中的经费安排均有所不同。例如,2007年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科研设备,而2008年投入的则仅仅只是科研人员的工资。如果按照年度性的科研经费投入判定企业的创新度,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吗?
李春伟:我们研究的样本数据为近3年的数据,不是以单独某个年度的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同时,我们会对每组数据进行分析,剔除存在年度间异常波动的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测算和评估,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误差,准确反映企业创新投入情况。
根据我们的研究,2007年,“TOP100”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额为46..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约为4.6亿元人民币。“TOP100”企业研发投入分布极不均衡,高低差距很大,其中最多的投入为68亿元,最少的投入仅为50万元。其中,4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的研发投入总计为382亿元,占“TOP100”企业研发总额的80%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企业在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在当地几乎都是龙头企业,充分代表了我国各行业自主研发的最高水平。
记者:你认为目前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又暴露出了哪些方面的不足?李春伟: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优势,主要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一是反应敏捷,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层级不多,有利于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作出快速的创新决策;二是动力足,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不占优,生存危机与竞争压力迫使他们更关注市场、重视创新;三是机制灵活,具有宽松的管理环境、灵活的用人机制等,使创新活动更容易在中小企业中获得成功。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存一些问题:一是创新人才短缺,大部分高素质人才倾向选择稳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就职,这使得中小企业缺少推动创新的力量,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不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所需的文化氛围;二是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没有足够经费用于支持创新活动,银行往往担心风险太高而产生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还有其它的原因,如法律保障方面、管理体系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记者:据了解,下一年度的排名会发展为“TOP500”,是什么让你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在下一次评价活动中,会不会有更新更科学的评价模型产生?
李春伟:我们此次评出的“TOP100”企业,考核了众多因素,包括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领先性、典型性、经济性和示范性等,但是中国还有很多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TOP100”企业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外,从行业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此次评价的多是工业型企业,在其它领域,例如现代农业、服务业等行业涉及较少。因此,我们希望在下次评价活动中可以涵盖更多的领域和更多的优秀企业,以利于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的集体行为和实践的成果。
明年,我们会评选出自主创新企业的“TOP500”,涉及更多的行业及企业。因此,我们的评价模型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通过评价,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出可供行业间学习借鉴的方法,推介出一批典型企业的成果,为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建设和谐社会做一点实际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