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出现回暖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原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会逐渐实现增长。但石油属于上游环节,由于从终端环节向上传输较慢,我国石油需求低迷状态仍可能持续至少一个季度。下半年以后成品油、尤其是柴油需求量将有所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有力促进石油石化产业发展
1.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力实施,会积极拉动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
为扩大内需,我国政府在短时间内采取了大力度的刺激经济政策。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如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等。二是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积极培育家电、汽车等消费热点;实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石油企业扩大石油石化相关产品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2.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改善石油企业运营环境。
我国政府实行以增值税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和税费改革,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近60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7.47%下降至目前的5.31%,累计下调216个基点。将2009全年广义货币增长目标订为17%,新增贷款目标订为5万亿元以上等,并配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大对国家支持行业的信贷倾斜力度。第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4.58亿元,创下历史记录。这些政策的实施将直接降低石油企业的税负水平,降低投融资成本,改善运营环境。
3.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极大地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
国务院密集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增强了行业和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更是直接有利于石油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
4.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可使石油企业炼油业务的规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根据新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决定成品油价格调整的主要因素来自原油价格的变动。如果国际油价不发生过于剧烈的震荡,今后炼油企业将不会遭遇2008年那样成品油价和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的现象。这将使石油企业炼油业务的规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强炼油业的盈利能力。
石油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出现回暖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
1.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升。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还在加深,行业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第一季度石油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进入3月后,部分产品产量明显增长,价格止跌企稳,市场渐趋活跃,库存有所减少。
比如,石油石化产品产量明显反弹。第一季度我国原油产量、加工量均为负增长。但这主要是1月~2月增速下降所致,3月石油产量有明显增长。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重点跟踪的石油和化工类产品中,3月份产量同比上升和持平的占71%,比2月提高约10个百分点。
部分产品需求明显增加,库存减少。第一季度我国汽油、柴油、煤油三大类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452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8%。其中,1月份同比下降16.5%,2月份下降7.4%,3月份下降2.7%,降幅逐月收窄。
产品价格总体止跌回稳。在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重点跟踪的173种产品中,3月产品价格环比上涨的有85种,环比下降的有81种。环比上涨的产品数量连续两个月超过环比下降的产品数量。
企业利润大幅增长。3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陕西延长等5公司利润合计282.54亿元,同比增长13.2%,环比更猛增了160%。
2.行业经济总体上仍在调整之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国内能源、农用化学品、塑料制品等产品市场需求自2月以来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加上春耕生产对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但总体来看,行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一是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我国大宗石化产品的出口依存度较高,国内外需求减少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统计显示,全行业3月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扩大6.4个百分点,1月~3月累计同比下降24.1%,石化产品出口形势继续恶化并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特别是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的超低价大量涌入,对国内市场构成了巨大威胁。中东地区大型石化装置在今年将陆续投产,这也会给国内石化行业带来很大冲击。同时,一些化工产品价格虽然一再攀升,但成交量相比往年有所萎缩,“有价无市”的状况仍在延续,后市堪忧。
二是交通用油增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从对车流量的监控看,3月货运方面的回暖尚不明显,但客运量增长显著,带动柴油需求量增长。3月下旬以来,航空客运量恢复较快,直接拉动航空煤油消费量的上升。汽油作为终端消费产品,需求刚性较强,今年第一季度以来汽车销售量的大幅上升,进一步为汽油消费提供强有力支撑。但同时也要看到,汽车产品结构向中低端倾斜会对汽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但1.6升和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达到141.14万辆,同比增长21.93%,市场占有率达到70.72%,比上年同期高出8.19个百分点;而大排量乘用车的销量却呈下降之势,只占3成市场份额。交通行业油耗水平下降将对成品油消费产生持续影响。
三是下游产业增长的可持续性也不太确定。合成树脂出现复苏迹象主要是受到国家拉动内需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拉动。
但是农民买了一部家电后,不会再买第二部,而且这一政策主要是对有购买力的特定农民有效。更重要的是,第一季度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只有4.1%,增幅比2008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预示着建材化工产品的增长乏力。此外,轻工、纺织等行业目前主要是恢复性增长,还没有回到持续快速增长的轨道,对相关石化产品的需求也难以持续快速增长。
四是补充库存的因素影响较大。3月之前,贸易商信心不足,尽量压低库存,大部分甚至空仓。进入3月份后,由于国家各种利好政策的释放,包括价格的逐步走高,贸易商开始逐步增加库存,带动生产和价格回升。但随着库存补充结束,生产又可能回落。
3.全年石油消费可能保持低速增长。
从石油市场消费规律来说,第一季度是全年消费量最低的时期。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原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会逐渐增长。但石油属于上游环节,由于从终端环节向上传输较慢,我国石油需求低迷状态仍可能持续至少1个季度。再考虑到2008年第二季度石油表观消费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库存增长,而今年库存增长将会趋于平稳,因此第二季度石油需求还可能持续负增长。但农耕用油的季节性增长和工业活动的复苏将推动成品油消费的增长,下半年以后成品油、尤其是柴油需求量将有所增长。如果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能达到8%左右,全年石油表观消费增速可能在4%~5%,成品油表观消费增速与此接近。同时,国内成品油新增产能将远远大于需求增量,炼油企业将出现开工率明显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