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28.2公里的地铁4号线,设有24座车站。每一座站名的由来,都有一段历史掌故或趣闻往事。
●安河桥北:位于海淀区中部。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今天的安河桥村北侧设有圆明园护军营正红旗,并在附近设“丰益仓”,为出行方便,在临近的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取“安澜平和”之意称“安和桥”。大约在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拱桥,并谐音为“安河桥”。1963年遭受暴雨袭击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
●北宫门:为颐和园北门,乾隆年间曾是清漪园的正门,坐南朝北,是一座面阔七间的两层门楼,因清漪园南面为昆明湖,没有大门,所以视北为上,故北侧宫门为正门,称“北宫门”。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烧,同治年间重建,更名为“颐和园”,并将东宫门改为正门,而北宫门则成了颐和园的北门,其名气也就远不如东宫门了。
●西苑:西苑位于颐和园东侧,广义上说,泛称海淀一带的皇家园林。清代从康熙皇帝修建畅春园开始,就有园居的习惯,以后又在西郊营建了清漪园、圆明园等多处皇家御苑,皆因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而称西苑。狭义上讲,是指颐和园东宫门外的街区及村落,1915年至1928年设有西苑兵营。此后因此地北靠圆明园,西邻颐和园,逐渐形成商业区,泛称西苑。
●圆明园: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最初是康熙皇帝赏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的花园,并御赐园名。“圆明”二字是指“圆镜明亮光洁”,佛教的解释是“彻底领悟”。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烧,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洗劫,从此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残垣断壁,供游人凭吊。
●北京大学东门:此站所在地明代时因有成亲王的墓地,所以叫成府,在称“成府”之前,曾叫“陈府村”,乾隆年间编成的《日下旧闻考》中有记述,但陈府村始于何时,是哪位陈姓先民在此居住,已无史料记载。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永瑆被封为成亲王,所得园子称“成亲王府”,于是取消“陈府”的称谓改称“成府”,形成村落后称“成府村”。1952年北京大学迁到成府村的西部,其前身是创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
●中关村:中关村的由来,说法很多,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曾是永定河故道,有旱河流过,被称为“中湾”,形成村落后称“中湾村”,以后河道逐步消失,便谐音为“中关村”。另一种说法认为此地曾有太监坟地称“中官坟”,“中官”在过去有太监的意思。后因忌讳“坟”字而讹称为“中官村”,以后又谐音为“中关村”。
●海淀黄庄:北京有众多黄庄,此处因位于海淀镇南部而得名。“黄庄”本称“皇庄”,源于明洪武年间。明初时的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官田最初叫皇庄、宫庄,是皇室成员所经营的庄园。嘉靖初年(1522年)“改皇庄为官田”,从此京畿不复有皇庄。皇庄虽废,但与之性质相似的官庄一直保存到明末,作为地名流传到清代。辛亥革命以后,取消了帝制,以“皇”字相称的地名被改用“黄”字代替,“皇庄”也就改称了“黄庄”。
●人民大学:人民大学站所处的位置是双榆树,最初称双榆树站。通常是说早年间附近有两棵老榆树,形成村落后以树而称“双榆树村”。其实这里最早叫“桑榆墅”,清代时曾有大臣明珠所建的别墅,因桑树和榆树居多,故取桑榆为别墅之名,后谐音为双榆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逐步建成居民区,称双榆树小区。
●魏公村:魏公村,在明代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畏吾村”,后来又称“畏兀村”。清代乔松年《萝藦亭札记》载:“畏兀村,盖京西直门外村名,本西域畏吾部落,元太祖时归来,聚于此地,以称村焉。”1915年绘制的《实测京师四郊图》始称“魏公村”。“文革”期间被改为“为公村”,1982年恢复原名。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处的位置因紧邻白石桥,最初叫白石桥站,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此建石桥一座,因所使用的石料为灰白色,时称小白石桥,明代重建后称白石桥,今现保存的白石桥为清代所建。国家图书馆原称北京图书馆,其前身是1909年清末所建的京师图书馆,原址在北海附近的文津街。1987年在白石桥北侧建成新馆,并被确定为中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1998年12月更名为国家图书馆。
●动物园:动物园所在的位置明代为皇室庄园,清乾隆年间改建为御园,称乐善园,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农事试验场”,俗称万牲园。民国时期,农事试验场逐渐衰败,并屡易其名。1949 年2 月北京解放时,仅有十几只动物。此后经过整修园容,修缮兽舍,增添动物,于1950 年以“西郊公园”之名对外开放。1955 年正式定名为“北京动物园”。
●西直门:西直门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时称“和义门”,为元大都西城垣之中门。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缮后改称西直门,是京城通往西山的重要通道。明清时皇宫里饮用的是玉泉山的水,每天子夜时分,给皇宫送水的水车都要从西直门进城,所以有“水门”之称。1969年修建地铁时将西直门的城楼、箭楼拆除,1979年修建二环路时,在西直门旧址偏西处建成一座大型立交桥,使之成为京城的“命脉之桥”。
●新街口:新街口所在地元代曾有漕运水道与积水潭相联,明代改建元大都城时,积水潭码头被废弃,将西直门北侧至今新街口北边的水域填成陆地,并建为居民区和修成道路。相对于旧有街道,有“新开”之意,称“新开道街”,后衍化成“新街口”,即新开街道的路口。明清及民国年间是京城较为繁华的商业区。上个世纪50年代在新街口北面的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使北京城西北角又多了一个通道,俗称新街口豁口。
●平安里:平安里在明朝时称太平仓,清代为庄王府。1900年毁于大火。据说曾有人在此挖出黄金,为了获得财宝,民国军阀李纯及其弟从末代庄亲王手中买走了这座王府。但在拆除王府的旧建筑时并没有挖出什么财宝,随后在此重新建房,其样式为中西合璧式房屋,并取了一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平安里”,此后其附近的街区也被泛称为平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