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地区特色 > 北京 > 丰台 > 地区史册 > 史志信息 >
推荐资讯
  更多>>
古都金鱼话旧 其蕴含 古都金鱼话旧 其蕴含
在古代的皇宫和贵族府第内,大都
·因陵而生的两座古城池永安城和巩
·京城管理太学国子监和孔庙——都
·神奇传说:新华营村的由来 极富
·和平解放使北平免遭战火并解放了
·北京曾有个“蟠桃宫”——北京极
·古都金鱼话旧 其蕴含着一个美妙
热点资讯
  更多>>
北京地铁4号线站名探 北京地铁4号线站名探
全长28.2公里的地铁4号线,设有2
·北京地铁4号线站名探源 每一站名
·29军军部副军长佟麟阁壮烈殉国,
·日本军队在北平的西南部宛平县城
·北京晚清和民国京城的古老服饰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规模最
·关于慈禧七王坟伐树考证的特色传
·北京曾有个“蟠桃宫”——北京极
·旧时京城大火与火神庙 为求神拜
·毛泽东曾八次亲临北京市丰台
全程服务,名 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京城管理太学国子监和孔庙——都有其各自的独特说法
 
时间:2009-11-09 

  矗立着四座牌坊的国子监街,是一条元大都时期遗留的古街。街道两端的两座牌坊题名为“成贤街”,是这条古街的旧称,街道中段的两座牌坊题名为“国子监”,是太学的标志。始建于元代、沿用至明清两代的国子监和孔庙,就在这条古街之上。

 

  国子监是管理太学的衙署

 

  古代的官办学校有两个层次,地方学校分别是府学、州学和县学,国家学校就是太学。《明史·选举志》记述,地方学校的生员须经科举方能做官,而太学的生员毕业可以直接做官。国子监是管理太学的衙署,设有相当于校长的从四品祭酒和相当于副校长的正六品司业。

 

  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一年(1274年)进驻大都城以前,太学设在大都城西南方的金中都城枢密院旧址,首任祭酒是学者许衡。《元史·成宗本纪》记述,元世祖的孙子元成宗于大德六年(1302年)开工营建孔庙,又于大德十年(1306年)在孔庙西侧营建太学。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攻占了元大都,元朝灭亡。朱元璋将元大都降格为北平府,将元朝的太学降格为北平府的府学。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取皇位之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将北平府的府学升格为国子监太学,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于北京。《日下旧闻考》记述,到了明英宗时期,元代遗留的太学已经破败不堪,吏部主事李贤上书皇帝说,明朝迁都北京以来,建造了不少寺庙,但是太学如此破败,实在不成体统,请求将建庙的钱拿来重修太学,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太学重修完工。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又动工修建了太学的围墙和学生食堂。那时太学的大门对面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有污秽的排水沟,官府出钱买下了巷口居民刘福、姚浩等人拥有的一块长七丈五尺,宽四丈的土地,建造了照壁和红墙以改善观瞻。

 

  189座石碑刻成的太学教科书

 

  现在的国子监太学是清代维修扩建以后的格局,大门名为集贤门,二门名为太学门,庭院里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增建的“圜桥教泽”琉璃牌坊和环绕着圆形水池的方殿“辟雍”。辟雍是皇帝亲临太学讲学的场所,乾隆皇帝讲学时,王公百官和学生3800余人都要聚集在水池周边聆听。庭院两廊排列着六堂,是学生们上课的教室,东廊的绳愆厅里陈设着刑具,是对违纪学生绳之以法的地方。彝伦堂是举行典礼仪式的正堂,堂前有一座观测时辰的日晷。有趣的是,元代太学的放学时间,居然以日影转到后院的梨树为准。后院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敬一亭院落,东邻的敬思堂院落,就是国子监祭酒和司业办公的地方。

 

  彝伦堂前方有一株古槐,相传是元代首任祭酒许衡手植,枯萎多年以后,又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发芽重生。乾隆皇帝御制《国学古槐诗》的序言也说:“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重荣”。其实,许衡死于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成贤街太学始建于大德十年(1306年),这株古槐不可能是许衡手植的。

 

  《诗经》《易经》《论语》等十三部儒学经典著作,合称十三经,共有63万余字,是太学必读的教科书。江苏秀才蒋衡用了12年时间,工笔手书了十三经全文,于乾隆五年(1740年)进献给朝廷,蒋衡被授予国子监正八品学正官职。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皇帝委派和珅等人主持,将蒋衡手书的十三经书稿,刻成189座石碑,立于国子监庭院里,作为太学的标准教科书。1956年修缮国子监时,十三经石碑被移至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保存。

 

  孔子五世祖先皆封王爵

 

  古代的读书人必拜孔子,全国各地的县城均建有孔庙,但是由皇帝在京城建立国家级的孔庙并且亲临祭祀的先例,则始自元代。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八月,孔庙建成,首次举行了祭孔典礼。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死去,元武宗即位,当年七月,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此后,各地孔庙的正殿均称为“大成殿”。刻着元武宗加封孔子诏书的石碑,至今仍立在孔庙的庭院中。

 

  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认为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已经足够尊崇,取消了“大成”和“文宣王”的封号,并且将孔庙的大成殿改称先师殿,大成门改称庙门。可是到了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又将孔子的五世祖先全都封为王爵,供奉在孔庙后院的崇圣祠里。

 

  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孔庙殿堂屋顶更换为绿色琉璃瓦。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又更换为黄色琉璃瓦,但是崇圣祠仍用绿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皇帝再次重修孔庙之后,将先师殿恢复为大成殿,庙门恢复为大成门,又为没有名称的大门题写了“先师庙”匾额。

 

  碑亭和进士题名碑林

 

  孔庙碑亭蔚为大观,大成门外有3座碑亭,大成门内有11座碑亭,碑亭里矗立着雕琢精美的巨大石碑,镌刻着皇帝撰写的碑文。孔庙虽然又称“文庙”,但是不少碑文却是颂扬战争胜利的内容,其中有康熙平定朔漠碑、雍正平定青海碑、乾隆平定金川碑等。

 

  大成门外的庭院里,还有著名的进士题名碑林。

 

  元代元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首次开科取士,将56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刻成石碑,立于孔庙庭院,此后的明朝、清朝都沿用了这一做法。元代在孔庙立过9座进士题名碑,其中6座在明朝被磨去字迹,改刻为明朝的题名碑,所以现在孔庙只有3座元代进士题名碑,还有77座明代进士题名碑,118座清代进士题名碑,总共是198座,题刻着自1315年至1904年各科进士共51624人的名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推荐此类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神奇传说:新华营村的由来  极富历史时代特色
    下一篇:因陵而生的两座古城池永安城和巩华城都有其自身的来源
    相关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