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当前吉利的工作重心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
李书福:吉利现在进行战略转型,从最初的用简单的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转变成为在继续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从技术突破、品质提升、服务优化三方面入手,打造新的吉利汽车品牌,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开展全员的技能培训,打基础、练内功,要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服务附加值,将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作为重点突破,从而帮助吉利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方向发展。从去年5月开始,吉利就开始着手战略转型,“宁波宣言”也标志着这一战略实施的开始。
记者:吉利和奇瑞都是率先“走出去”的自主品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李书福:吉利汽车工业发展目标是全球化的,这也是行业特点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在“走出去”的战略上进行了研究,最初主要尝试着针对中东,以及中南美国家,后来逐渐向着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国家进军。接下来,我们将在墨西哥建设生产基地,原材料的涨价以及人民币增值,汽车的研发以及现有产品的营销模式,要根据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简单来说,吉利的制造地要进行转移,不会完全都扎根在中国,实践和探索都是必要的。
记者:之所以提出取消研发样车的3C认证的提案,您的出发点是什么?
李书福:奔驰、宝马、奥迪各类车型,我们吉利都会买来进行研究,用量还是比较大,资金花费很大,我相信这是一个基础性研究,不做这样的研究、分析、分类,就很难了解到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走向,很难掌握到最先进的汽车生产工艺。
新技术的应用搞不清是很大的问题,只有拆解了那些样车,才会掌握它们的技术特点,才能知道明天、乃至后天它们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制定出明天的战略,这样的竞争是很直观的。对于国外汽车企业来讲,并没有这样的制约,他们购买我们的汽车是非常容易的,不像我们的相应制度存在很多顾虑。
我们只是看到了这样做可以控制走私、偷税漏税,以及车辆安全性能的问题,而没有从企业研究的角度来想一想这样的制度对于企业研发所造成的时间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的增加。这就好比,我们从外国带服装进来是不需要认证的,因为我们的服装业很成熟。
记者:请您谈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汽车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如何,还需进行哪些改变?
李书福:汽车和金融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大家对于金融的组合方式是不一样的,采取措施的具体实践以及构成的要素都有所区别。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基本采用金融主导产品的发展方向,而丰田采用的方法则是有着不同,他们将金融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基本上不走负债经营,靠资本积累来进行滚动发展。
而其他很多汽车企业则会采用负债经营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吉利是在学习丰田的模式,不靠负债经营来进行生产,毕竟这样的模式存在着相当的风险,我们要积极寻求一条适合吉利自身特点的稳健模式,同时在功能性上得到提高,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记者: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那么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哪些具体计划?
李书福:新能源是全世界需要面对的问题,没有能源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无论哪种能源都有用完的一天,虽然世界上正在研发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提取这样能源的同时,也必然会消耗其他能源,那么这样投入来获得新的能源是否可行,还需要继续探究。在新能源还处在研究过程,我们吉利汽车在研发甲醇汽车。
现在我们很多化工厂,日常会产生很多废气,这些气体经过合成可以产生甲醇,由于甲醇的量很大,同时无法利用,于是通常的做法就是将这些甲醇采取烧毁的方式进行处理。此外,还有很多质量不是很好的煤,它们是不能用于工业生产的,而一吨这样的煤可以分解出750千克的甲醇,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水,所以大家还处在研发试生产阶段。除了甲醇燃料,吉利汽车应用液化气驱动汽车都有了,都已经投产了。
记者:您提出“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整车技术标准”的提案,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汽车工业还比较落后,所以要应该制定一些就低不就高的技术标准?
李书福: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们提出这样的意见并不是要中国的汽车标准就低不就高,试问,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最后是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走呢,还是要实施超越?要发展,我们就需要理由,现在除了价格优势,我们的中国汽车还没有任何长处,这样继续走下去,我们永远按别人的标准来进行发展,那么我们就永远也无法超越。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制动自己的标准,我们的汽车工业并不是全方面的落后,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很多方面是具有技术优势的,如何让这些技术发明形成生产力,我们就不能研究外国的研究成果。我们有了自己的标准,就可以把自己的发明发挥出来,变成自己的标准,一旦这样的标准超越了其他国家,那么他们的汽车进入中国,就需要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实施。
因为技术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累加过程,一方面领先的东西加上一些相对落后的东西,它的组合不一定是完全落后的。我们要制定属于自己的标准,来鼓励自主创新,创造这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这是一个主权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自我强大起来,才能和其他企业平等竞争。
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吉利在成都的新生产基地的建设情况?
李书福:成都的工厂还在摸索阶段,哪些整车在那里生产还没有最终决定,同时,发改委还没有给我们正式的回复。我们现在只是将一些重要的零部件放在那里进行生产。它现在还是在配合兰州的那个整车生产基地,因为很多技术人员都在兰州。国家审批没有下来,我们现在只能把成都基地作为兰州基地的补充。
记者:未来,吉利在政府采购方面会有哪些突破?
李书福:吉利开始研发的车型都是一些小型车,那些车型给人的感觉也不是很好,毕竟那个时期,吉利的资金实力还不雄厚,技术人才也很一般。告别了创业时期,吉利进入转型期,我们的生产工艺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开发高品质车型是我们的目标,政府采购方面也是我们逐渐重视的部分,两年内,我们将造出更加高端的豪华轿车,我们并购英国的工厂也是为这个计划做技术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