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胡斯马义——精彩观点
保护环境,为子孙留下的一片绿地 [更多]
·胡斯马义——精彩观点之二
·郭俊陆——精彩观点之三
·精彩观点二:面对危机企业需要
·史海燕——人物简介
·史艳秋——人物简介
  热点资讯
史海燕——人物简介 史海燕——人物简介
石海燕-北京红都集团副总经理[更多]
·史海燕——人物简介
·经典语录
·日入1000元的快餐厅,利用“定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
·吴鸣——人物简介
·史艳秋——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销让成交率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用兑换币并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陈蓓洪:以特色办学水平 走特色突破之路
 
时间:2009-10-12 
  

    近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不容忽视的是,民办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整体教育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投资的不足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中国十几亿人口,需要特色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也需要特色民办教育弥补公办高校的不足,丰富社会的需求,政策扶持和现实需要,使特色民办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信号。

    《寻找中国特色》访谈栏目组的记者专程到访了北京人文大学,陈蓓红副校长欣然接受了栏目组的采访,她将给我们讲述一段北京人文大学特色办学和发展的历程。


 

    陈蓓洪简介:

    女,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北京人文大学常务副校长。1982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机制专业,曾任太原职工大学副校长,主管全校教学工作。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系中国标准化协会会员、山西省工程图学会理事、华北高校机械工艺学会会员、三北地区成人高校学会理事。发表的论文有:《磁感应位置检测开关》、《建筑平面施工图CAD软件的设计》、《浅谈工科院校机类毕业设计》等,与他人合作编写了一组推广标准化系列科普文章《汽车、尾气、排污量》、《僵化、竞争、统一性》等十二篇,出版著作《WPS与CCED实用指南》(合著)等。

 
记者:陈校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下面我们谈一谈北京人文大学的特色发展历程。我们了解到人文大学创建于1984年,目前已经成为著名的民办大学,请您谈一下人文大学能在众多的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其自身的特色是什么?
陈蓓洪:今年不仅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人文大学建校25周年。25年来,人文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多达50万,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上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人文大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4年建校初期到1997年,这个阶段以函授教育为主。当时人才匮乏,知识也比较贫乏,于是就由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家著名教学科研单位以“教育报国”为己任的一批知识分子共同组建了人文大学,开办了函授教育。当时人文大学的函授覆盖面非常广泛,比如东海舰队、北海舰队都有人文大学的海上函授班,这些海军学员学习刻苦,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对人才需求的不同,1997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我们把函授教育形式改为了面授教育,这算是我们的第二次创业。2002年北京人文大学的董事会改组,把以前主要对北京招生的招生机制扩大到全国范围内招生,并且引入了自学考试培训,这算是我们的第三次创业。此后人文大学不断发展壮大,一年上一个台阶。从2002年1500名在校生,发展到目前的18000名在校生的规模,并下设16个学院。
回想这25年的办学历程,我认为,人文大学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办学理念,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办人文”,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绿色的大学、人文的大学、创新的大学”,这是我们办学理念的概括。
所谓的“人文的大学”就是以人为本,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理念;“绿色的大学”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的大学”是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不断更新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在课程设置、专业制定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都紧紧围绕着这个办学理念来开展工作。校风和学风相对较好,学生的到课率和毕业以后的就业率也很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通过人文大学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可以说他们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我要推荐给好友】 【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上一篇:冯军:推自主创新技术 立民族特色品牌 走国际发展道路
下一篇:廖祥兵:立足自身办学特色 做感动中国人教育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