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临洮:兰州后花园招商引资凸显新亮点
|
|
时间:2009-06-17
|
|
临洮,这个有“兰州的后花园”之美称的小城,正以其绝佳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建设激情和发展活力,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投资者来此创业,招商引资由此谱写了更新更美的画卷。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临洮人紧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又体现了他们充分发挥临洮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敢于迎难而上、奋力进取的创新精神——
六月时节,从金城兰州向南出发,沿着平坦的高速公路,一直向南,不到一个小时的短短行程,在洮河之滨,一座绿意掩映中的小城便展现在你的眼前。这里是夏日的临洮,洮河水缓缓流过,田野里一片欣欣向荣,绿意盎然,万物勃发,城镇里则百业兴旺,各种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临洮,这个有“兰州的后花园”之美称的小城,正以其绝佳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建设激情和发展活力,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投资者来此创业,招商引资由此谱写了更新更美的画卷。
近日,记者从临洮县招商局了解到,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兰洽会上,临洮县先后签约临洮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项目、中美合资制药项目、兰州好为尔奶制品加工项目、甘肃临洮金属硫蛋白生产线等重点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14.92亿元,引进资金14.9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项;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4项;5000万元以下项目2项。
这一系列项目的签约,不仅体现了当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称是得力之举,付出总有回报,更是临洮县着力营造环境、促发展、建和谐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也正是成功的根源。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县级财政的贡献率连续增长6成以上。
近年来,临洮县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围绕打造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党的建设五大建设,走好基础先行、结构调整、产业主导、民营引领、开放带动、人才支撑六条路子,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优势,掀开招商引资新篇章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连续举办十几年的历届“兰洽会”直接带动下,临洮县的招商引资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被动到主动、从政府到企业、从资源开发到产权转让、从盲目转向理性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变化的背后,则反映出临洮人紧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又体现了他们充分发挥临洮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敢于迎难而上、奋力进取的创新精神。
临洮是兰州的卫星城,属于省城兰州所辐射周边的一小时经济圈。它的区位优势明显,距省城兰州仅100公里,212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兰临高速公路的通车,进一步缩短了临洮到兰州的距离。特别是依托中铺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占地14.67平方公里的中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已有110千伏变电站、远达石油化工机械、三易水泥、生源矿业、融璎蔬菜等5家企业签订建设协议,总投资超过6亿元。
洮河水滋润了临洮,这里平畴沃野,有江南鱼米之乡那美丽的风韵。而丰沛的水量、高原的落差等等充裕的水电资源,为临洮县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洮河流经县境内长度达到115公里,年过境水量5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无污染,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水能资源可开发蕴藏量达15.74万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洮惠渠等11个万亩灌区,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3.85万亩。坚持走“以水办电、以电带冶”的路子,相继建成了总装机3.15万千瓦的三甲水电站、总装机6万千瓦的海甸峡水电站等中小水电站16座,总装机容量达10.59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3亿千瓦时;正在建设的总装机3.75万千瓦的杨家河水电站等7个水电站进展良好,建成后全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6.17万千瓦。
聪明的临洮人敢于吃苦,敢于走出去,敢于勤劳致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掀起了大办乡镇企业的高潮。最为典型的便是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孵化孕育了一批以建筑企业为龙头的工商企业集群。目前,临洮已经成为陇上建筑劲旅,18家建筑等级企业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每年带动输出劳务大军10多万人次,年建安量达10亿元以上。建筑业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激发了临洮人民创办地方工业的热情,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启动社会民资和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三甲、海巅峡、杨家河等20多座中小型水电站,5万吨加工能力的临洮铝业公司,10万吨生产能力的10家马铃薯淀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万吨生产能力的2家乳制品加工企业,以及一批生物制药、蔬菜保鲜加工等企业。近几年来,又立项建设了占地4710亩的省级临洮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引进入驻企业11家,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正在建设的中铺生态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占地14.65平方公里。
营造环境,为项目建设“搭桥”
有人说,环境是形象,更有人说,环境是生产力。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临洮人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近年来,临洮县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了一个个项目在临洮落地生根。
以把临洮建成全国知名的兰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全国唯一的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全省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省较大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兰州南部最佳宜居城市为目标定位,临洮县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软硬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据介绍,临洮县相继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一大批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6%。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地方特色旅游业,培育各具特色“农家乐”70多家,大中宾馆10多家,旅游服务日趋规范。新美花卉园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岳麓山公园被评定为国家2A级景区。
与此同时,临洮县还持续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县城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化城市”和“市级文明城”。此外,该县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行了公开承诺、限时办结、联合办公等便民制度,做到了一条龙服务。
以大手笔锻造环境,成为临洮县项目建设的“金”字招牌。该县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着力打造一流的人文投资环境;随着洮河风情线、城市改扩建、西湖公园扩建等一批亮化、美化工程的相继建成,临洮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文化、旅游、人文资源环境成为临洮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
临洮县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开展,使干部作风更加务实,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业务,有效减少了办事流程;在县电视台创办“今日访谈”栏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上电视讲经验,使一大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得以妥善解决。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临洮县委、县政府还对重点项目实行24小时全程保姆式服务,受到客商称赞。
锻造“特色”,为经济发展“添翼”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临洮的农业生产就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30多年来,该县依托境内洮河水系,修梯田,筑渠坝,建设电灌工程,发展形成了近40万亩水浇地,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临洮县已培育形成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60多家,建成农产品骨干批发市场40多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0多个,每年落实农业订单近60万亩,带动形成了60万亩马铃薯、12万亩蔬菜、7万亩中药材、2万亩花卉和400万头(只)规模养殖产业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增长百元以上。康家崖市场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马铃薯定点批发市场,依托腾胜集团组建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和甘肃薯界淀粉集团。
如今,临洮已经成为全国第五大兰花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马铃薯集散地、马铃薯淀粉加工基地、鲜切花生产基地、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纯种奶牛养殖基地,并被授予“中国花卉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称号。
近年来,临洮县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牢牢把握洋芋、蔬菜、花卉、畜牧等优势产业,抓好农产品的无公害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户不断扩大农业规模,形成了优势农业产业带。去年,该县洋芋、畜牧、蔬菜、花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1.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农民人均从中收益1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
同样,该县三江公司2160吨马铃薯膨化食品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实现了工业产品由“吨”计量向由“克”计量的历史性转变,产品价格较以前提高了十几倍,同时也填补了全市马铃薯类膨化食品生产的空白,这在临洮淀粉加工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临洮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农业、面向市场,外连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内接农户和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 农户 基地”的滚动发展模式,用外国政府贷款扶持兴建“农”字号龙头企业,购进外国设备生产线加工当地土特产,使大批的当地农产品销往省内外甚至出口,换来了外汇。
洮水滋润风物佳,小城建设美如画。如今的临洮,人心思进,风帆正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大道上,临洮人民正沿着科学发展的步伐阔步前进,一个气候宜人、景物美丽、人际和谐、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