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消除干部任用的“制度性疑虑”
|
|
时间:2009-06-24
|
|
21日,湖北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任市长。据了解,以全票当选市长的周森锋今年29岁,系湖北省目前年龄最小的市长。周森锋出生于1980年7月,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6月22日《新京报》)
“最年轻市长”于21日当选,次日这一消息就传遍大江南北。而且全国各地关注者颇多,称赞者有之,质疑者也有之。有点类似于“80后”厅官刚上任时的热议。对“80后”厅官的质疑,有人说,是一种从现行领导干部任命制度不够健全出发的“制度性疑虑”。“29岁市长”当选,公众再一次“不得不疑虑”―――是否有家庭背景或其他背景?是否存在不能见光的任用“潜规则”……
笔者相信,面对质疑,“29岁市长”周森锋能像“80后”厅官张辉那样,做出这样的回应:“成为网络热议焦点也并不都是坏事,更愿意把网民的议论看作是公众对他的监督和鞭策,以实际行动让大家的质疑消失。”也希望他们能言行一致,茁壮成长。
然而,当事人以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公众的质疑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也许最好的办法与关键之处,在于消除公众对领导干部任用的“制度性疑虑”。“制度性疑虑”的原因和内容可能很多很复杂,比如大家都在谈论的“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问题。“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民众很疑虑。
目前,领导干部在任前都要进行公示。从理论上讲,这是接受群众监督的需要,也是公开公正选拔干部的需要。但公示的内容一般“很简单”,只有干部有限的个人信息,民众对他的很多情况是不知情的。不知情就无从监督,或者使监督成为虚设。周森锋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民众知之甚少,所以,所谓的监督也就仅仅剩下“疑虑”。对“80后”厅官的质疑,发展到最后,是有的网友通过“人肉搜索”等途径来“查寻”其家庭背景,颇费周折。也许,人们又要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来了解“29岁市长”的家庭背景了。只是这种非正式、非官方的信息究竟能不能平息质疑,恐怕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能否考虑对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进行公示呢?当然,这涉及个人隐私,更涉及民众的知情权与官员的隐私之间的矛盾化解问题。在笔者看来,民众的知情权应该大于官员的隐私权。公示选拔干部的家庭背景,可以方便民众监督,发挥群众监督的威力,这也是有效预防“卖官买官”等腐败行为的利器。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选贤不避亲”。只要程序公正透明,有家庭背景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民众也不会猜疑。所以,要消除干部任用的“制度性疑虑”,不妨从干部任前公示家庭背景开始,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