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作出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趋势。实践证明,扩大内需既是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调整结构,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决策。从我国实际出发,当前扩大内需的重点就是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提高消费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特别是要从四个方面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采取积极扩大消费的政策,提高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要加快建立积极支持居民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为扩大内需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对扩大消费的支持作用。通过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支持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提高消费能力;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措施,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开拓农村等新市场;通过税率调整的杠杆作用,引导消费品生产和消费市场扩张。二是发挥金融业促进消费的作用。降低现有的高储蓄率,使社会资金更多地向消费而不是投资倾斜;提供广泛多样的金融工具和灵活的信贷措施,支持扩大消费和缓解还贷压力;加大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税收优惠、减征缓征、减费免费等支持,扩大劳动就业。三是大力促进有利于消费增长的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提供的是最终消费品,服务业越发达,消费就越旺盛。要取消和降低对服务行业的不当限制和税负,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的服务行业参与竞争。四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就业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形成居民消费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对我国而言就业问题就更加突出。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居民就业,通过建设公共项目创造就业岗位;向重点产业提供保护或政策支持避免企业大规模裁员;提高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从而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对增加就业岗位给予财政补贴;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支持零就业家庭就业;推行弹性工作制度保持高就业率。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消费水平。要提高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在推进城镇消费升级的同时,重点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为此,政府要为扩大农村消费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支持。一是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国家投资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水、电、气、路、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投入机制,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社会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消费环境。二是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确保各级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年增加。三是不断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稳定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大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力度,推动林业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富裕地方财政作出更大贡献。四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五是逐步完善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的利益保障机制,逐步破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解决农民工及家属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及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一是要调整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提高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增加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二是要加快解决不同分配对象分配严重不均衡问题,坚决改变行业、地域、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尤其是要完善分配制度,加大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和福利待遇的调控力度;支持西部等落后地区发展,不断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规范国有企业分配行为,建立企业经理人市场,大幅度缩小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就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民工利益等政策措施,保障低收入群体及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四是要完善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土地收益、企业家收益、资本收益、垄断行业收益等分配制度,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以期逐步解决初次分配过分向非劳动要素倾斜的问题。五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和信心,促进消费增长。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解除国民的后顾之忧,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还不健全,漏洞较大,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居民还没有社会化的养老保障。现阶段应将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作为重点,尽快将广大农民及城镇非从业者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并建立符合其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城乡所有受雇劳动者纳入该制度。二是尽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03年以来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经过近年的努力,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三元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但保障水平低、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是在扩大保障面的同时提高保障水平,尤其是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障制度,扩大三种保险的覆盖面,保障职工失业、劳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时的基本生活和社会补偿,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四是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体系建设,及时救助社会贫困人员和受灾群众,不断建立和完善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娱乐、市政建设、住房津贴、廉租房建设等社会福利事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城乡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救助标准,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苏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