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见今天本报1版)。《规划》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强调了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振兴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是实现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大部署。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加快振兴文化产业,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顺应了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一个不断开放的时代,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要赢得激烈的国际竞争,文化产业的兴盛和文化实力的强大不可或缺。我们必须把握潮流,认清形势,在振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发展上,狠下功夫,有所作为。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如今,《规划》的颁布,更加完善了政策体系,进一步激活了文化创造的活力,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既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文化产业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整体而言,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但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抓住发展机遇,充分认识《规划》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规划》的战略要求和政策精神落到实处。我们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定能够走出新路,迎来更大的繁荣发展。(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