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社会沿革    政治前沿    经济观察    法制空间    哲学思辨    文化视角
特别关注    高层声音    新语新论    理论经典    研究机构    推荐学者    专家言论
特色总网 > 思想理论 > 文化视角 >
推荐资讯
·打造分销平台+上市产业集群 红
·商权支付“出口安全”:全民持股
·关于发布商权支付区域独家代理业
·攻城略地 跨界争霸 商权支付渠
·商品到商权的一小步, 带来了人
·商品商权,万年一跃,你我同心,
·尹蔚民:中国将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温家宝在天津考察纪实:把滨海新
·我国拟立法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
·文化部十项举措反腐倡廉 查干部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相关新闻]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
[未命名栏]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首部文化遗产蓝皮书直指我国文遗管理三大弊端
时间:2009-05-31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说,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苏杨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由他担任副主编的首部展现中国文化遗产事业领域发展情况的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财政文物专项经费是2.5亿元,到2007年增加到25亿元,6年中增长了10倍。“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仍面临很大挑战。”苏杨说。



  文化遗产常常为经济建设让路

价值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但事实上,其更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和科研。蓝皮书指出,“公益功能发挥不足,经济功能发挥无序,矛盾处理乏力”成为当前我国在文化遗产管理中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

发展让路。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将一片片积淀丰富文化信息的历史街区夷为平地,造成传统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和城市记忆的消失。而在农村,一些地方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求新求洋,将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村落铲平,建成整齐划一的新楼,或者划出大面积的土地搞经济园区建设,导致传统民居和历史街巷与附着其上的民俗文化一起消失。例如湖北的土家吊脚楼在新农村建设中被大面积拆毁。


  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还面临着重大工程建设的威胁。尽管国家对基本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地方文物保护部门与城建、工业等强势部门相比,往往处于下风。蓝皮书举例说,黑龙江省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附属公路上的纪家屯金代1号遗址,对复原金代平民生活极具价值。虽然省政府曾责成省文化厅基建考古办公室与工程指挥部签订考古发掘协议书,但该遗迹路段的项目经理为赶工期,对该遗址进行了毁灭性破坏,已失去考古价值。

  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也矛盾重重,一些文化遗产资源遭遇掠夺性开发,商业化、环境污染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尚有许多已经开发的文化遗产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还有许多文化遗产有待进一步开发。

  文物系统的产出是同期财政投入的8倍

  经计算,蓝皮书得出结论,“十五”期间全国文物系统财政拨款仅占同期GDP的0.018%,而同期全国文物系统对国民经济贡献占GDP的0.143%,文物系统对国民经济贡献是同期财政投入的8.1倍,即文物系统财政投入1元给国民经济所带来的产出为8.1元。

  这颠覆了一个传统认识:文物部门就是由国家供养,替国家和人民守着祖宗留下的财富。“实际上,文化遗产事业绝不是财政的包袱,而是社会、经济效益兼备的事业,利在当代,益及后代。”苏杨说。

管理体制不适,二是管理水平不高。

  蓝皮书分析了我国各地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投入产出,认为,文化遗产事业的行政资源配置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要求不相称,是妨碍文化遗产事业充分发挥功能的重要原因。有的地区虽然对文化遗产事业的投入较高,但从发挥事业功能的角度而言,不一定效率高。



  苏杨说,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管理采取的是以公有制和分级属地化管理为特征的委托代理制度,这种制度在其形成过程中与当时的行政资源条件和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其合理性,但在市场化改革中,很难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么“因循守旧”妨碍了经济功能的发挥,要么“无法无天”抛弃了应有的公益性。

实现文化遗产管理中的“主体公益”,明确私人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权利与义务等。

  为更好地发挥遗产的公益性功能,防止出现经济上的无序开发,蓝皮书提出将部分文化遗产单位确认为非营利单位,主要资金来源于主管部门政府拨款,它可以有与遗产相关的营利性业务,但收益不用于分红,而是用于对遗产事业的再投入。与此非营利性相对应,它有权获得政府补贴与社会赞助,有权享受免税或部分免税。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传承与发展城市特色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引领性作用
    下一篇:我国已设立4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