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版中英词典郭小橹 著,缪莹 译新星出版社,2009年6月
我依然会觉得这个女人来自那个水中央的小岛,自尊又敏感,寂寞又孤独,对周围有一种顽固的抵抗,只不过包了一层西方的糖衣。
几年前看过郭小橹的《电影理论笔记》,她回忆自己住在一个岛上,倍感孤独,我对那个细节印象很深,多少是《我心中的石头镇》的孤独的“岛民心理”,现在这部《恋人版中英词典》还是延续这个“主体感觉”的,在西方的文化洪流里,一个中国女人,就是一个岛。
这部用英文写的小说翻译成中文,读起来很奇怪,似乎是专门为“西方人”定制的,诸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待隐私上的冲突……我倒不觉得是一本巴尔特式的《恋人絮语》,倒像是一本刻意写出来的“文化差异词典”,故事是专门写给西方人看的,但差异的语词倒很多是中西文化的某类焦点所在。
小说将八十个词条转化为八十段在英国生活的精彩故事,如“外国人”、“想家”、“双性恋”、“隐私”、“ 卖淫”、“幽默”、 “自我”、“堕胎”、“未来式”、“占有”、“背叛”、“宿命论”等等,比如以家为例子,中国人的家是“房子,丈夫,妻子,还有几个孩子,一边做晚饭,一边旅行……”“家和房子是一个东西,当你写下这个字就能感觉到人的肢体在屋顶下走来走去。家,就是家庭定居下来的房子。”
我忽然想到我去年参加一个文化的沙龙,一位外国朋友很奇怪地问,为什么中国人觉得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房子”,我很不解地问他有区别吗?他回答我觉得家不是砖头、土地和水泥的那个东西,而是里面的“空间”,中国人觉得家是个“屋顶”,其实从小说里也可以看出,中国人觉得家是一个实体,而其次才是情感的依附。换个角度,这本小说没有如料想那样打动我的在于作家在写作前就假定了一个理想的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东方的,然后按照词条虚构出一个很西方的故事,那个来自中国的女学生从连单复数都分不清,到爱上一个比自己大20岁的男子,两种爱情的差异实质上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特别在小说里作家提到了“女书”,一种用纯女性语言书写的文本,这是一种流传了400年的秘密语言,女人们用她们来书写内心的感受。小说里的女主人公用很笨拙的英语在写一种自己的文化差异的身体感觉,也是一种意义上的“女书”,由女人在书写的性别语言,她们甚至痛恨英文词根里“CHAIRMAN”(主席)为什么是男人(MAN),而不是女人,这类叙述里已经展开女性对男权语言的不满,她们甚至要完全再造自己的语言,这个“女书”在小说里的意义是明显的和至高无上的,小说就是一个女人的岛,隔绝在男性的洪流里,她用书写来抗拒一种同化,东方与西方,男性与女性,这样,小说的主题并不新鲜,讲述的故事也成了为诠释概念而存在的,我看完了小说,还是觉得没有超越以前的那部《我心中的石头镇》,不过我依然会觉得这个女人来自那个水中央的小岛,自尊又敏感,寂寞又孤独,对周围有一种顽固的抵抗,只不过包了一层西方的糖衣。(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