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超级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去世,大洋此岸的我们用短短7天时间,便给他出了一部传记《天堂里的太空步》。据悉,作者写成这部13万字的传记只用了两天时间。
据媒体披露,这部所谓传记是“摘录网上现有的资料而汇集成的册子”。有人将《天堂里的太空步》与现代出版社1989年版《太空步》进行初步的对照,结果发现很多内容非常相近,比如,第五章《迷人的太空步》大多数段落与《太空步》相一致,很多地方只是将第一人称叙事改为第三人称,说它是一部“剪刀加浆糊”拼凑而成的作品并不过分。
当然,正如出版这部传记作品的出版社老总所说,“这种速度在当今出版界并不稀罕”。比如,“超女”比赛结束后仅两天,一部有关“超女”的书就放到了西单北京图书大厦。去年“5·12”汶川地震,有出版社便在震后12小时内就推出了相关作品。
有人称其是以做新闻的方式来做书。当一桩众人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发生时,出版商立即以“只争朝夕”的速度组稿出书,新闻事件还在进行中,书就推向了市场,目的就是在第一时间抢到“第一桶金”。出版《天堂里的太空步》的老总就毫不隐晦地说,“如果能在一周内上市就做,不能上市就不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是要抢占市场,是要获取经济效益。但不管怎么说,得讲出版的职业道德,得遵守法律,得尊重传主和读者。而这种“快书”为了图快,难免“东拼西凑”。“东拼西凑”就会侵犯他人的版权。此外,“快书”无法保证传记的真实性,是对传主的不负责和伤害。最重要的是,对读者负责是出版社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正如其他消费品的生产者必须对消费者高度负责一样。而这种“快书”与粗制滥造无异,不但不负责,甚至是对读者的欺骗。
为了抢时间抢占市场,竞相出版“快书”其实也是图书出版的一种恶性竞争,到头来受伤害的是出版业本身。“快书”虽然快,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步”,但品质没有保证。可能刚开始,读者对这种“快书”会感到新鲜和好奇,但是读者读过几本之后难免厌倦,产生上当受骗之感。
书毕竟不同于其它商品,它是靠深度和感染力来赢得读者和拥有市场,一味地求快求先,而忽视内在品质,这是图书出版的本末倒置。 (文学报 作者:匡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