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的礼服,炫目的红毯,狂热的粉丝……历时一年多的“文学选秀”终于在喧嚣的舞台上尘埃落定。20岁的广东女生萧凯茵从36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届文学新人选拔赛的最后赢家,获得10万元奖金。
大赛总顾问王蒙面对决赛颁奖仪式时的热闹场景,无比感慨,“咱们这儿多热闹啊,全世界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文学能热闹成这个样子……就算全世界有120个国家的文学消灭了,中国的文学也消灭不了,因为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文学”。
网络文学泛滥、原创大赛频现……近年来,文学“浮躁化、娱乐化、商业化”现象已招来不少质疑的声音,这场由“80后”作家郭敬明主持、重量级“作家团”力撑的“文学选秀”,在吸引了大量眼球的同时,也站在了争议的风口浪尖:文学选秀,究竟对文学有利还是有害?
选偶像还是选作家?
“太过娱乐化”是这场大赛遭人质疑的焦点。
这场大赛以号称“中国青春文学第一刊”的《最小说》为平台,借鉴“美国偶像”等选秀类节目,所有参赛者将经历从全国海选到冠军赛(1 3)的逐级淘汰赛制。比赛接受读者的网络投票、信件投票,所有投票每月累加,最终由评委、读者共同投票决出冠军。近年来国内不乏各类原创文学大赛,但“选秀风”刮进文坛赛事还是第一遭。虽然大赛有王蒙、周国平、海岩、王海鸰、张颐武等名家坐镇,依然被不少网友评为“文学游戏”,不少人质疑,“作家是选秀选出来的么?”
王蒙认为,不应该看到与自己昨天熟悉的一切不一致的事物就愤怒、排斥。而评委王海鸰则直言,这样的活动形式对文学创作本身毫无益处,“恐怕对出版是有好处的,对于创作也许不会有副作用,但积极的作用我看不到”。
有意思的是,大赛伊始,面对公众的质疑,郭敬明和王蒙带领的“作家团”给出了不同答案。郭敬明称这次大赛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娱乐,而是“推举一个像他那样的新人”。“作家团”达成一致的意见却是:保证避免产生第二个“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