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记者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获悉,初步核算,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但与“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艰巨。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效果
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到了30.2亿吨,首次超过30亿吨。按照常理,污染物排放量应该随着煤炭消费量而增加。但事实上,我国二氧化硫及化学需氧量较2005年分别下降13.14%和9.66%。这“ 一升 一降”,看似矛盾,却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
“这个减排不是万元GDP的强度减排,而是总量减排,所以这项工作难度非常大。尽管如此,由于各地、各部门、相关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污染减排还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个效果可以从环境质量的变化上得到认证。”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2009年,全国759 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 5.1 毫克 / 升,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比2005年下降24%。仅从这两个指标看,我国环境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
据了解,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460万吨,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设定的目标;全国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4.61亿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全国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十一五”计划建成运行14台(套),到去年年底已建成并运行了120台(套),同时还加强了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有85%的国控重点企业实现了自动在线监控,保证了治污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
“我国在努力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福扯的过程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目前,我国政府已累计批准2369个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项目,其中在联合国注册752个,预计每年可减排2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政府批准的项目都能得到实施,预计在2012年前可减排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以奖代补”引导企业技术改造
“对企业来说,实施节能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显示了社会效益。”解振华如此评价。
解振华介绍了我国相继开展的一系列鼓励节能减排的措施。如“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占工业总能耗70%以上的1000家企业开展节能行动,进行能源审计,要求与国内、国际先进能效水平进行对标。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政府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资金补助,金融机构也对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融资上的支持。另外,对于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一些技术和产业,政府也在价格、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鼓励电厂脱硫,在脱硫的燃煤机组中,给予每度电0.015元的电价优惠。对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害的污染治理,采取“以奖促治”的办法,给予财政上的奖励。对一些企业实行废物综合利用的,给予免税、减税政策。除了鼓励性政策外,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和企业,有关部门也严格地进行执法,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限批,并责令承担责任,给予必要的经济处分。
国内气候变暖形势严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100年气候观测的结果显示,我国变暖的趋势和全球是一样的。”解振华具体到我国的气候变暖方面的表现,认为主要是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在加大,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在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强化,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灾害在加剧。从长远看,气候变化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对此,张力军强调,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情况看,我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近两年下降了,但是氮氧化物和氨氮没有多少变化,而且氮氧化物还在增加。由于氮氧化物的增加削减了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显。从监测结果看,当前酸雨类型正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和硝酸混合型。
“这说明,我们仅靠两种污染物总量控制来改变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张力军透露,在研究“十二五”环保规划中,将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结果,适当地增加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的种类,这样可以使我国的环境质量真正全方位地得到改善。
低碳经济是共同目标
据了解,为了尽快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将在今年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在年内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产能600万吨,水泥产能5000万吨。同时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元左右,支持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今年全部要实现节能1.5亿吨标准煤的能力。新增500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的烟气脱硫装置,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多吨。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流通服务业、农村和农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继续实施节能产品的惠民工程。在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灯的基础之上,年内出台节能汽车、电动机等产品的财政补贴推广办法,建立激励性政策。
“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之一是要增加碳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说,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日常生活中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同时,节约能源本身也是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