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冰淇淋品牌“沉默”多年开始上涨——部分品种涨幅甚至高达50%
|
|
时间:2009-08-01 |
|
节节升高的厦门气温悄然改变了一些商品的销售情况:卖冰淇淋的笑了,卖猪肉的却有点不高兴。然而,盛夏带动的“高温经济”背后,却是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大。而我们的“经济生活”,也在这个背景下悄然变化着。
“气温高、销量高、价格高,现在冰淇淋也成‘三高’食品了!”对于厦门今年的冰淇淋市场,湖滨南路一家便利店的店主刘先生如此形容。随着盛夏来临,近来各类冰淇淋销量大增,而不少冰淇淋品牌“沉默”多年的售价也开始上涨,部分品种涨幅甚至高达50%。
最高涨幅50% 市民感受不明显
“现在很多东西都涨价,一开始我还怕影响销量。”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上市的冰淇淋价格普遍上调,一开始他还担心生意受影响,但是随着厦门近来“热浪袭人”,高温极大地刺激了市民的“食冰欲”,对于普遍在1元以内的涨价额度,市民较能接受,店里的冰柜现在几乎是“天天见底”。“现在真是‘越热越高兴’。”刘先生说。
在市场上可以看到,今年涨价的冰淇淋品牌主要是伊利、蒙牛、和路雪等,涨幅在25%-50%。其中,伊利“巧乐兹”、蒙牛“随变脆筒”,售价从1.5元提高到2元;“冰工厂”、“绿色心情”等原来1元档的品种,也提高至1.5元。
“涨幅虽然惊人,但是绝对值并不大,多数实际提价额只有0.5元左右。”沃尔玛SM店负责冰淇淋销售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涨价的绝对值不大,市民的购买欲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1元涨到1.5元,我们不说的话,很多市民还都不知道已经涨价了。”
高端品牌没有跟涨
面对中低端品牌冰淇淋纷纷涨价,厦门部分高端冰淇淋品牌却表示“并没有涨价的计划”。记者在哈根达斯、冰雪皇后等高端冰淇淋品牌店发现,各类冰品的零售价格和往年保持一致。
冰雪皇后大润发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价格和去年一致,没有改变。店里出售的各类冰淇淋产品售价没有上涨,如最畅销的“暴风雪”系列,不仅39元的价格与往年一致,而且现在还有折扣促销计划推出。
在哈根达斯磐基中心店,店员也告诉记者,哈根达斯各品种冰淇淋的价格和厦门店刚开张时的一致,今年并无上涨。“哈根达斯的售价是全国统一的,不会随意跟涨。”
同是冰淇淋生产商,为什么高端品牌没有涨价,中低端品牌却“涨声不断”呢?
“涨价是因为生产成本升高了。”昨日,记者致电蒙牛、伊利等中低端品牌冰淇淋生产商,对于冰淇淋涨价的原因,几家公司的说法均是成本提高所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们对产品的监督更加严格,因此运营成本有所增加。”蒙牛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成本升高”已成涨价“金牌令箭”
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可谓“涨声不断”,说来说去,围绕的都是“生产成本增加”这一核心论调。诚然,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厂商的产品销售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实际上,一些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并没有上涨,反而有所下降。
作为奶粉厂商主原料的进口乳品原料价格目前是2.2万元/吨左右,而去年同期则高达4.3万元/吨;作为冰淇淋厂商一大原料的奶油价格也从去年的3.8万元/吨降至2万元/吨左右。如此看来,“生产成本”应是有所降低才对,那么所谓的“成本提高”又在哪呢?惠氏抛出说法是“转移生产地致涨论”,而冰淇淋厂商又提出“运营成本增加致涨论”。然而面对各种涨价论调,是确有其事,还是另有隐因,作为老百姓却很难知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