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关键一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轻工产业集群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但我们也要看到,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亟待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轻工业是国内较早开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的行业。改革开放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区域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了《关于授予中国轻工业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等管理办法,有组织地开展了培育和推进轻工特色区域活动,将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纳入科学规范管理的轨道,形成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内企业三方共建、动态管理、目标考核、定期评定验收的创建模式,不仅重视特色区域命名前的培育,同时强调命名后的产业提升,形成了工作常态化,发展可持续的良好局面。
目前,已命名的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数量达到182个,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4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实现就业达1000万人。涉及皮革、家具、食品、制笔、家电、照明、塑料、陶瓷、搪瓷、日用玻璃、五金、礼品、眼镜、文体、文房四宝、羽绒、工美、缝制机械、乐器、日杂、少数民族用品、珠宝、包装等20个行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四川、吉林等省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