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9、17、31……毫无关联的几个数字,却是产地、规格相同的一种药品的销售价格。同一种药在不同的销售机构,为何差价竟高达27.5元,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一份医药公司内部的药品价格明细表显示,一种药品从地区总经销到零售市场,价格翻了5倍还多。就此,记者采访多位医药代表,揭开药价虚高、同药不同价的重重迷雾。
“医药代表自曝黑幕”已不再是什么新鲜新闻,但它却是为数不多的,能引起我们一如既往咬牙切齿、甚至愤怒的“旧新闻”。虚高的药价里究竟隐藏着多少“寄生虫”,我们可以从“医药代表自曝药品层层加价内幕”里探究一番。
事实表明,我国药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存在着过多的环节。而每个环节,都寄生着一个庞大的群体。正是这些群体助推着药价节节攀高。因此,要想解决医药购销领域里的乱象,就必须先正视这些群体的存在。
在我看来,“药价虚高、同药不同价”的一大根源在于我国药品生产的“低端化、同质化”情况过于泛滥。一个普通药品几十、上百家药企生产,其必然导致过度混乱的市场竞争,从而产生异化的医药销售潜规则。而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多数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此,“药商控制医生手上的笔”就成了一种现实必须。药品生产商与医生就这样初步的捆绑在一起。
药商面对众多的市场竞争对手,显然有太多的无奈,“行贿”就成了他们销售的不二法宝。医生手中有太多的药品可以选择,因此获得了“吃回扣”的法码。这一切,就在“以药养医”的合法机制下进行。所以,可以说,药品生产市场的混乱和“以药养医”的医疗运行机制是“药价虚高、同药不同价”现象产生的根源。而药品中间流通、代理、销售商,就成了畸形药价的制造与执行者。他们都是隐藏在虚高药价里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