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原主人朱执中老先生逝世,享年86岁。平江县五峰特色私塾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生态意义上的私塾。
朱执中7岁读私塾,先后跟过6位先生,19岁开始教书,私塾就办在平江县南江镇五角村朱家组自己的祖屋里,名为“五峰私塾”。据有关部门考证,平江县部分偏远地区的私塾是中国最后一批私塾,而朱老先生的“五峰私塾”便是“中国最后一个原生态意义上的私塾”。2003年12月30日下午三时,朱执中老先生因身体原因宣布“封馆弃教”,除了文革十年在从事农民扫盲教育工作,他前后教了50年古书,学生数千。
2004年1月,毕业于福建师大物理专业的张志勇来到平江县南江镇,接过朱执中先生的教鞭,将五峰私塾改名为“考亭科教五峰新私塾”,开始了对私塾教育的传承和创新。5年来,张志勇一直在南江镇开办私塾,这应该是对朱执中老先生的最大安慰。
平江县是全国闻名的红色热土、蓝色厚土、绿色净土,这里不仅走出了54为共和国将军,而且永远留下了屈原、杜甫两位伟大的诗魂。该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南江镇更是得幕阜灵气,汇昌水精华,英才辈出,而且出的大都是读书人,送读风气之浓,历来被广为称道,朱执中老先生的五峰私塾便位于离该镇集市不足五公里的五角村。
当地习俗让中国传统式教育在这里延续
南江镇五角村至今仍保留着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要应酬、写对联、做祭文等许多特色传统习俗,朱执中老先生本人生前也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应酬先生(指地方上办红白喜事或祭祀时唱礼、主持仪式、撰写挽联、文帐和讣告的人),古文功底很好自不必说,而且还担任过族长。50多年来,朱老先生每年只招收十多名学生,但他的学生基本上都达到“学习特色传统文化,竭其力,致其事,言而有信,和睦四乡”的目的,进一步淳化了民风民俗,而优良的民风民俗又使得更多的学生前来五峰私塾就读,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私塾收费以自愿为主,标准十分低
五峰私塾收费标准相当低,一般每生每月收30元,加一斤米。虽然钱不多,朱老先生从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学。多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着每一个孩子,不仅每天都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写字、作文、作诗,规规矩矩,而且保证从元月二十九开学到十二月初几才放假,从不间断上课,不是特殊缘故不能请假。
社会各界也对朱执中老先生的特色“五峰私塾”非常关注。2003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以《中国最后的私塾》为题对朱执中老先生进行了特色专访,其他各家中央、省、市媒体也都纷纷进行了专题报道。2003年底,朱先生因年事已高“实在教不动了”,宣布闭馆,此事当时引起海内外舆论轰动,关于特色私塾是非功过的争论也一时沸沸扬扬,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生态意义上的私塾”似乎因此而消亡。
蜕变,来自创新
中国私塾的争论无非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私塾是封建文化的产物,知识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式方法落后,不再适应社会需求,不宜继续提倡;另一方面认为私塾是中华特色文化的象征,传授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在当前教育产业化、功利化的情形下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就在这些争论声中,一位叫张志勇的外地人接过朱执中老先生手中的教鞭,将五峰私塾改名为“考亭科教五峰新私塾”,将这一事业传承下来。
张志勇是福建省建阳市人,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在上海执教多年。他看到《湖南日报》报道五峰私塾后来到平江县,还带来了大批书籍和电脑、摄像机、刻录机、传真机等新玩意,连6岁的儿子张宇杰也一起带来了,在平江县南江镇一呆就是5年。
“私塾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宝贵的财富”
张志勇戴着一副眼镜,语气温和从容,普通话标准,书生气很重。这位生活在中国最现代化的都市、收入不菲的中年人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两大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中医和私塾,“中医和私塾最大的优点是从整体上去把握人体,只是一个在身体层面,一个在精神层面,这不是西医或学校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可以比拟的。”
当然,张志勇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朱老先生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新的私塾里,笔者看到,10多个孩子的桌上都摆着一个显眼的小显示器,桌面上贴着的是纸质的键盘,房间后面一排的纸箱子,里面全是书,墙上则是中国地图和国际音标。上课的孩子们时不时起身从纸箱里取出《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郑渊洁童话》、《小马过河》等书阅读,而有的学生则念叨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等古文。张志勇告诉笔者,他的新私塾上课内容既讲授传统私塾意义上的《弟子规》《千字文》等,也开设现代意义上的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启发心智和学会实践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在五峰新私塾,笔者意外的发现一位刚刚6岁的孩子居然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这不由得让笔者大吃一惊!按常理,这应该是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张志勇说,“我认为私塾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或者说是形式,不是教育的内容。它的长处在于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本能,使得学生从根本上热爱学习,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4年5月,张志勇还带着学生们到上海学习2个月,使山里孩子了解了山外大都市的生活。7月份,张志勇又带着他们前往平江旺旺幼儿园实习3个月,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和他人交往。2004年11月,张志勇的考亭科教五峰新私塾首批18名学生毕业,其中有5名被北京文史研究院录用。
前景,更需开拓
张志勇在南江镇五峰新私塾一呆就是5年。5年来,张志勇投入了20多万元,五峰新私塾也发展到了200多名学生、10多名教师的规模,暑期更是达到了400多名学生、40多名教师的高峰。2009年,张志勇不仅在南江镇开办了新私塾,而且在岳阳县张谷英和湖南理工大学开办了另外三家新私塾。
创立连锁式教育教学点和进军大学生就业培训是目标
张志勇坦诚地表示希望自己的事业最终能实现赢利,而盈利的重点并不是农村。他将目光放在了城市,准备依托五峰私塾打响新私塾教育教学模式的品牌以后,再辐射到其他地区。目前,张志勇已经在毗邻平江的岳阳县张谷英开办了两家新私塾,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的欢迎,还为该镇的旅游开发作出了贡献。暑期临近,张志勇正在准备前往郴州,他早就和桂阳县阳山古村商量好了,7月份就为这里的孩子们开办新私塾。
在教学模式上,张志勇也作出了有益探索。2008年,他带着自己的团队走进位于岳阳市区的湖南理工学院,准备就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开办新私塾培训班,教会学生们基本的礼仪礼节、面试方法、心态调整、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知识,对新私塾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探索。
坚持一天,进取一天
临走前,笔者还是不免将那个想了很久不想问,却又禁不住问的问题提了出来:张老师还能坚持多久?
张志勇笑了,“你不是第一个有此疑问的人,实际上5年来很多人都这么怀疑过,我究竟能在这里待多久?我觉得自己是越做越觉得有意思,越做越觉得这事情太有价值了。”
当问及朱执中老先生走了,只留下他一个人时,张志勇告诉笔者,越是这样越要坚持,而且越要进取,“等到我做出了成绩来,等到我这种私塾方式被社会所认可,甚至是效仿学习,我希望将这种教育模式推广到广大农村去。因为我认为,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提升人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距尤其是教育上的差距,我想我能尽一点力。”(通讯员 李柏松 叶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