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视谈话类节目传播特性得以体现的保障
笔者认为,“真实感”是谈话类节目的灵魂,它是大众传播特性制约下人际传播“真实”的再现。
1.主持人在人际传播中“平等谈话”的角色定位
主持人的语言要有亲和力,使节目风格尽可能地保持平常生活的原有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嘉宾消除镜头前的紧张感,消除其戒备心理,也利于寻找到最合适的对话方式和内容,以便于与嘉宾日常的谈话方式接轨,在双方思想的共振下,为话题的进一步深入推波助澜,在这种状态下的谈话是“真实感”关键的保障。当然,这种近乎原生态的谈话,前提应该是节目前期主持人与嘉宾尽量少的接触和沟通。
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节目时,开场前往往会来到舞台中央讲些笑话,博得大家开口一笑,对嘉宾和观众的紧张情绪起到了缓冲作用。通俗、平易、即兴、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拉近主持人和嘉宾的距离,引导其尽快进入角色。⑧
2.人际传播过程中“即兴因素”
在谈话类节目中,即兴因素是最吸引人,但又是最难控制的。在即兴的谈话中,人的真实个性、真实的内心世界才会自然流露,这种真实的魅力才是最吸引观众的。在谈话现场中出现的即兴因素有大有小,其影响也有轻有重。大的有各种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意外状况等。⑨例如《国际双行线》录制的《谭盾来了》这期节目时,嘉宾谭盾因忍受不了卞祖善的滔滔不绝的批评,愤而离席。但就是这期节目也体现了主持人在面对这种大“即兴因素”时的镇定,使节目化被动为主动,使突发事件成为节目的亮点,尤其是在节目最后对那位发言观众的一声“谢谢”,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际传播中的那份真实。笔者认为,小的即兴因素包括传播主体的即兴幽默以及偏离既定“谈话场”的“小插曲”,都会让观众感到节目过程的“真实感”的回归。
3.后期剪辑中要以人际传播的“真实感”为宗旨
纯粹“真实”的再现是不可能的,但经过后期剪辑的谈话只有给观众以“真实感”,即“真实的谈话情形就是如此”的一种感觉,才能提高节目的可视性。
谈话类节目如果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具有百姓意识,重视人际传播的本质特性在大众传播中的真正体现,使节目能够真正进入百姓的内心世界,满足观众的需求,并尽力提升观众的需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