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树
战国时期,燕大将乐毅伐齐,兵囤乐陵境内,发现此地的枣与众不同,特别甜脆爽口,想是水土之故,便命士兵从燕国移来千余棵枣树,栽种于此。历经战乱洗劫,所存无几,唯此树仍枝繁叶茂,据传,它正是当年大将军乐毅所栽,故称此树为“乐毅树”。
铁将军
1933年冬,抗日名将宋哲元,率八千子弟兵抗击日寇。家乡代表携此树所结上品干枣八十余斤,赴其前线慰问。枣甘甜入心,士气更旺,于喜封口大败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宋将军亢奋之余,挥毫写下“铁将军”三字,捎于树主人。从此,此树称为“铁将军”树。
小金丝王
相传西汉末王莽篡位,赶杀刘秀。刘逃至乐陵境后,人困马乏,在林中摘枣充饥,树下小憩。一蝼蛄将他拱醒,烦而将其头拽。忽闻林外人呼马嘶,知王莽追兵已至。时觉蝼蛄惊他有功,愧从树上掰下一个棘针插其脖子上,使其身首合一,曰:“金头王往西拱,金丝王往东扎”。后顺碱河逃脱。秀称帝,钦定该树为金丝王树,树上之果为贡枣。元初,蒙古兵伐树烤肉,原金丝王被砍,此树是金丝王树所溢,故称“小金丝王树”。
相思树
据史料载,这里曾有两株枣树相依为命,秦始皇令徐福带500童男、500童女东渡扶桑时移走一棵,植于日本(现在日本唐昭提寺中),日久,人们发现余下的这棵枣树枝叶总是向东伸,而带去日本的那棵枣树的枝叶总是向西延,原来二树乃一对恩爱夫妻相思也。故此树被称“相思树”。
同心树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在乐陵被“抗日妈妈”常大娘(刘相会)所救,并知常大娘曾掩护过60多位党的干部脱险,甚为感动,便在此树下认常大娘为干娘。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军民鱼水、母子连心的动人事迹,便把此树称为“同心树”。
长寿树
当年,清朝才子纪晓岚,出游至乐陵境,枣树旁遇一老翁,问:“此果,能益寿乎?”老翁答曰:“一天吃上三个枣,活到八十不显老。”并摘共与纪晓岚食。纪晓岚食后,立觉甜透肺腑,更见这老翁之镰在树上刻下一个“寿”字。细心的朋友自会发现此树隐约处还留下有一个繁写的“寿”字,故此树被称“长寿树”。
一品护卫
1426年,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在封地安乐州(今惠民)扯旗造反,宣宗朱瞻基(朱棣之孙)御驾亲征,两方在乐陵(时属安乐州)境内展开一役。交战中忽十余支利箭射向宣宗,恰在此时,一阵急风吹来,宣宗身边的枣树枝似硬弓般将枣射出,把箭打落,宣宗帝有惊无险。平乱回朝后,他将安乐州易名为武定府。因此树救驾有功,特赐封为“一品护卫”。
知县树
明万历十九年,王登庸任乐陵知县,“劝民种枣,教民树艺,有过者,罚种枣,以赎错”。规定凡犯错之人,除依法处罚外,另罚载枣树50棵。王知县任职间为倡植树,身体力行,亲手植下枣树50棵,百姓时称“知县树”。知县树历经战乱,现仅存此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