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并未走出低谷,中国经济向上向下的研判还没有统一,国内股市、楼市已在攀升不止。个人理财现在是入场还是退场?有什么机会还能够把握?应遵循什么理财规律方能取得最大化收益?近日,三位经济学人来到深圳,就大家关心的理财话题进行了解答。
经济学家巴曙松昨日在深称:
个人理财要顺应三个周期
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在友邦保险首届高端财富论坛深圳专场上称,从增长趋势来看,今年我国经济将实现V型反转。不过,每个人投资理财必须认清国家及区域经济周期、人生周期及全球经济波动周期,并结合上述三个周期配置调整资产,实现理财的三级目标——财务安全、跑赢通胀、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及财富与GDP增长同步。
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变
巴曙松认为,今年一季末二季度初,中国经济库存调整已接近尾声,一旦库存调整结束,实体经济就会强劲复苏。这次危机对中国冲击最大的不是出口下降,而是在商品价格历史高点时,中国企业购买了大量原材料。危机发生后,商品价格大幅下滑,上中下游短期内没有需求,企业消化库存付出了很大代价。今年一季度库存调整对GDP的贡献度是-7%,出口下降对GDP的贡献是-0.2%。
巴曙松说,承认现在资产出现泡沫,并不是否认实体经济复苏。相反正是流动性过剩和实体经济改善明显相互作用,才使得有故事可讲。从今年增长趋势看,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V型反转。二季度GDP接近8%,三季度GDP或达8.9%,四季度GDP料达9%~10%,明年全年GDP有望接近两位数增长。他认为,只有当中国实体经济明显趋稳、企业利润增长时,现行货币政策才可能调整,除非银行资金过多流入股市。当下,有些政策可以调整,比如,首套房贷利率打7折,银行根本不赚钱,可以回归到正常状态。在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前提下,特定行业的微调也会有。
资产配置顺应经济周期
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企业要增加经济周期概念,个人理财也一样。
巴曙松博士建议,个人理财要充分认清经济处于何种周期,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应采取不同理财策略,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他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复苏的第一阶段。大家对经济步入复苏之途始终是怀疑的,正因如此,不少人错过了复苏第一阶段资本市场的快速增长。如何顺应经济周期理财?即复苏阶段配置强周期型资产,经济成长期配置消费类资产,经济过热期配置资源类、商品资产,经济回落步入衰退期,重仓现金。
他提醒大家,本轮中国经济复苏区域分化明显。中西部地区先于沿海地区经济复苏,配置强周期资产时,可考虑先配置中西部强周期资产。
结合人生周期国家经济周期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理财方案。”巴曙松说,金融服务的专业性正是体现在“量体裁衣”是否“量”得准确。理财要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年龄、职业、风险偏好、家庭等因素。刚毕业、事业的巅峰期等人生不同时段,应有不同的资产配置。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在考虑人生周期时,还应结合中国经济大周期。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时代,新中国建国60年所创造的财富,至少超过过去500年的总和。在一个经济体处于上升期时,价值投资才是合适的。有人曾算过,如果巴菲特购买美国股票时,同时在法国购买股票指数,除去通胀因素,收入是负数。
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使我们不仅可以满足财务安全,而且可以抵抗通胀,进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个人理财也需要全球化视角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本身,都是一个大事件。因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加速与全球接轨。这个事件已经并且还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版图。
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碰到了比“未富先老”更早到来的困难和挑战——“未富先大”。这意味着中国的每项政策都将受全球经济影响,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
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已明显加深。中国经济政策调整与美国经济调整有明显的对应性。中国需要降低储蓄率、提高杠杆率,增加消费。美国刚好相反。每个人都应学会用全球化的视野把握国策及自己的理财决策。
财经作家吴晓波日前表示:
投资机会在“三地一场”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2009恒生(中国)理财巡回论坛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题为《萧条与泡沫下的企业生存》主旨演讲。他认为,从经济数据来看,中国实体经济并未走出萧条,内需的真正启动还有待观察。惟一可认定的是,中国已走上通胀通道。我们将面临又一轮泡沫经济,同时又处在新一轮财富加剧分化的进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产阶级必须学会理财,捍卫自己的资产,否则财富将大幅缩水。
现在已步入通胀通道
吴晓波看到,我国进口下跌幅度大于出口下降幅度,工业制成品大幅下降,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工业用电、CPI、PPI厂房租金等均呈现负增长,他由此认为,整个中国经济的萧条和萎缩的状况没有改变。
在经济向好还是向坏发展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大家唯一达成共识的是:通货膨胀的泡沫今天已成现实。吴晓波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处在通货膨胀通道上。但问题是,这个泡沫对于中国市场究竟是幸运还是厄运?会持续多久?
吴晓波认为,判断泡沫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今年下半年的两个因素:装修市场的兴旺与否和菜市场猪肉价格的变化。上半年房地产的增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避险性投资抵抗通货膨胀;另一种是老百姓买来装修居住,而这会带来装修市场的兴旺,同时意味着内需复苏。如果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也表明内需开始启动。
他个人认为,中国通胀温和性质的可能性较大。大萧条背景下的经济泡沫将持续到2012年左右。
投资机会在“三地一场”
吴晓波指出,泡沫较多的地方最容易赚钱。
当前,中央政府最希望出现泡沫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地方就是“三地”,即地铁、地产、地矿。其一,与地铁、政府性投资相关产业的繁荣。中国已经有33个城市在建设地铁,一条地铁需要投资500到1000亿。其二,在中央的财政分配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房地产在可预见的5年甚至是10年之内,持续增长的势头很难遏制。其三,与能源有关的产业投资机会也多。“一场”指的是资本市场。“目前,资本市场的狂欢时代已经来临,但是进去需要注意安全。”
从今年到2012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会再次出现财富的重新分配。若不好好理财,中产人士在新一轮的财富分配中很可能被“甩”出去。
房价未来一定还会涨
与会者提问,未来房价会不会涨,现在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吴晓波谈到,房地产最大的死结,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拿钱的利益驱动。这一状况2013年前很难改变。目前,土地转让收入在财政的占比,市县一级财政约为1/3,东南沿海城市约占50%,深圳要好些也占22%。近期,中国已经有12个城市地价创历史新高。所以,房价暴涨是制度性原因。这个制度不改变,房价就会居高不下。令人尴尬的是,房价不起来,中国的内需经济就没有希望。但是房价上来了,新的泡沫会变大,新的一轮贫富不均又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