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各大媒体频频吹起“中国风”,不但组成大型采访报道团,“走遍中国”实地探访,还首次设立了中国研究所。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随着韩国的“中国热”进一步升温,“中国研究”已成为韩国专业人士研究的一门著名学问。
连续3月“走遍中国”
最近,韩国朝鲜日报社斥资1亿韩元(约80万人民币)稿费设立“大韩民国新浪潮(New wave)文学奖”,延世大学讲师柳光秀成为首位获奖者。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他的获奖作品是长达40万字的长篇小说《秦始皇计划》。
《秦始皇计划》以中国秦代历史为素材,以被秦始皇派出寻找不死药的臣子徐福的传说为基础写作而成,是一部综合了史实和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的获奖使人们感到,朝鲜日报社在鼓励民众研究中国方面的力度与支持。
说到研究与了解中国,不能不让人联想起朝鲜日报社不久前举办的“走遍中国”采访活动。朝鲜日报社表示,此次活动是为“洞悉不断发生变化的中国”,“若不正确了解中国,就没有21世纪发展战略”。在5月开始的3个月左右的连续报道中,由55名成员组成的大型采访团辗转中国10多个省、直辖市,写出了《辉煌灿烂古城西安梦想开辟新天地》、《青岛啤酒和海尔:倾注全力跃升为国际品牌》、《敦煌投资旅游业再现“丝绸之路”辉煌》等多篇报道。
不仅如此,《朝鲜日报》网站还开设了“韩国人太不了解中国”栏目,认为了解中国是为了“减少错误”。一位韩国记者还就此举了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韩国某锅炉生产企业的总裁来到中国江苏推销锅炉。结果被告知,在中国长江以南不用暖气。“如果韩国不与中国接触也能独立生存,那么对中国不了解也没关系。但中国已成为与韩国不可分离的国家”,了解已成必然。
设立首个中国研究所
用心研究中国的韩国媒体当然不止《朝鲜日报》一家。
11月4日,韩国主要报纸之一的《中央日报》举行了该报社中国研究所(JCI)的成立仪式,由曾在中国任《中央日报》特派记者的两位记者担任正副所长。韩国国会副议长、中国驻韩大使等中韩两国官员以及部分媒体代表参加了仪式。
这是韩国媒体成立的第一家中国研究所。据悉,其目的在于及时、深入了解、研究中国的信息,使报纸有关中国的新闻变得更专业、更权威。
该报社会长洪锡铉表示,中国是现在和未来韩国的永远伙伴,两国应该建立共赢和发展的关系。《中央日报》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驻韩国大使宁赋魁也指出,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需要韩方媒体发布更准确、更权威的中国新闻,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的成立正顺应了这个要求,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缘于韩国人想了解中国的迫切需要,韩国媒体的中国报道比重正在大量增加。韩国各主要媒体几乎都在北京派有自己的记者、特邀通讯员等,他们发回了大量关于中国的稿件。如何加强对中国的深度报道,一直是韩国媒体多年来研究的课题之一。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的成立,可以看作是韩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重视,也体现了韩国媒体在中国研究问题上要走专业化、系统化道路的长远打算。 (本报记者 金东光)
链接:热衷培养研究中国专家
据报道,“中国研究”最近已成为韩国各种领域研究的一门著名学问,不仅历史、政治、社会等领域近年吹起“中国风”,韩国文学创作领域,也将中国的历史题材视为重要创作素材。
11月5日,由大韩商工会议所和韩国贸易协会主办,韩国产业资源部协办的“中国论坛”正式成立。“中国论坛”由大韩商工会议所会长、韩国贸易协会会长和梨花女子大学校长等韩国著名人士担任主席。会员囊括了政界、学界、商界和传媒界等领域的中国问题专家。韩国媒体表示,这个论坛将成为韩国制定对华战略的智囊团。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已经提出过培养大批国内的中国专家的庞大计划,希望到2008年可培养2.2万名中国专家。教育部还计划,从韩国国内博士学位获得者中,选拔对中国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成为研究中国的博士后。对这些高级专家的最终要求是,不仅能够读懂中文材料,而且能够深入理解并评价中国的发展变化等。为此,教育部还提出每年由政府向每人支付10万美元。(金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