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世界视角 > 中外交流 > 本国优越主义盛行 中日韩网民交锋有些偏激
推荐资讯
·商权区域独代如何月入百万之做好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看准趋势比勤
·商权支付正在“提速”  商权蓝
·马云:2019年两大行业,会成就一
·商权顶天立地:理论可靠、实践可
·【人物专访】沈拓:要把九九商权
·2018九九商权节暨商权支付上线一
·几内亚总统孔戴和总理福法纳分别
·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 对中国
·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完美答卷
·“十字路口”的中国楼市
·王家瑞会见波兰客人
·教育培训成投诉新热点 晒13岁孩
·温家宝会见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本国优越主义盛行 中日韩网民交锋有些偏激
时间:2009-07-28  

“倭寇”、“东亚病夫”、“高丽棒子”,当中日韩的一些网民在用这些词语互相讽刺的时候,他们可能有点非理性了。近日,韩国《东亚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韩中日三国的部分网民正在互相诋毁,而且似乎带有民族主义倾向和本国优越主义的色彩。

三国部分网民有点偏激

据《东亚日报》23日报道,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快,三国网民的接触机会也逐渐增多,再加上3个国家在地域上属于“邻居”,难免发生磕磕碰碰,因此各国网民在观点和看法上的不同自然会导致一些语言交锋,但有些留言和评论却显得有些过激和不冷静。

例如日本网站“21ch”的东亚新闻告示栏,就充斥着因“中日饺子”风波所引发的贬低中国的文章;韩国门户网站NAVER和DAUM上以“攻击日本”为题的讨论房间达三四十个;当然,中国一些交流网站上也时常会出现贬低韩、日的留言。甚至,有些国家的网民词汇粗俗、观点偏激。

历史等因素造成分歧

为什么有些网民在阐述一个问题时,不能冷静地发表意见呢?《东亚日报》文章认为,这是民族主义和本国优越主义造成的。爱国当然没有错,但过激的言语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另外,网络的匿名性和集团性也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随着网民的激增,三国网络上扩散的民族主义和本国优越主义可能会对国家间交流起到反作用,因此三国政府和网络界有必要对这种情绪加以适当的控制。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三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李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历史上的朝贡贸易体系、华夷秩序下,中国的儒学文化、中央政令制度等对韩和日有很大影响,这两个国家也曾对中国表示“臣服”。但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中国逐渐衰落,韩国出现了以边缘挑战中心的倾向,日本更是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样的历史导致了中日韩三国国民的感情非常复杂。所以,出现了一些过激言论。

用交流消除误解

如何让针锋相对的三国网民平和一些呢?《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韩国庆熙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俊泰教授。他认为,重要的还是在加强交流,消除相互间的误会,让每个人都知道对方国家的人是如何想的。政府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韩中日三国的年轻人能聚在一起交流,讨论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成立一些三国年轻人交流的组织,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例如来庆熙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就很多,这些中国留学生都可以加入学生社团,与韩国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问题,这样就有助于消除相互间的隔膜。一名曾在庆熙大学留学的中国女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韩国的生活,她说她现在对韩国的看法、认识成熟很多了。

李文也认为:“中日韩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恰恰说明三国之间的关系太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东北亚三国走向更加紧密、更加和谐的一个阶段。相信随着三国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增多,双方的理解也会增强”。

而精通网络法的法律学者平山英夫则认为,现在很多网民已是理性大于激情,在没有外部介入之下,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评论,而不必杞人忧天。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 德国网民对本国媒体失实报道西藏事件表示愤慨
    下一篇: 中外官员学者共同把脉美国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