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王宇、任芳、李延霞)爆发数月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美国经济的减速。中国经济是否能“独善其身”?中国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场危机?来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众多国内外官员、学者共同把脉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次贷危机影响有多大
“次贷危机带给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2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正在恶化,表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等方面。
“我们正经历着美国,也是西方国家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发言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现在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它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基于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元正加速贬值,并助推国际市场上石油、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的CPI上涨了2.9%,今年一月份则上涨了4.4%,一些国家的CPI也在持续攀升。
“在这一背景下,期待中国经济能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对出口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当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中国经济若要完全摆脱影响是不可能的。
中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不过谢伏瞻认为,当国际原油、谷物、石油、食用植物油、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后,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我国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
“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它在分享全球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受到全球危机的影响。”史蒂芬·罗奇说。
“这种影响可能会从贸易和资本两个方面产生。”中国的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市场,美国经济下降,尤其是当消费出现下滑,对中国的出口显然会有一定影响;而资本面上将出现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以致近期流入中国的资本反而会增多的可能——更多的资金意味着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产生投资过快增长的风险。
不过樊纲指出,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下滑,是过去一系列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过去希望达到的结果。
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把中国更加彻底地推置到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对于中国来说有这样一个机会,就是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依靠国内的消费,而不是出口来推动增长。尤其是要把资源密集型的“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转向其他类型的出口。
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但方向不变
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困难。
“当世界经济面对危机的时候,好的药方能够迅速摆脱危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当前怎样定义全球出现的通胀?结构调整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何看待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与流动性过剩?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谢伏瞻认为,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短期内与我们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调控目标没有大的冲突,中国经济增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谢伏瞻指出,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短期政策来看,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从长期政策来看,是要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自主创新,提高我们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保持经济长期增长重要任务的同时,要及时注意观察世界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对我们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樊纲认为,我国现在面临的通胀压力,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外部因素所导致。这种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将占用更多的货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货币政策在从紧的同时就要考虑到还要如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进而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在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关注创造就业的问题。“市场流动性在被从出现泡沫的地方拿出来之后,注入到哪些领域才能创造更大可能的就业?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
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丹尼·皮尔逊认为,中国若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增长的潜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及深化政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