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其实是条长不足1600米、宽只有17米的小街,只是由于它汇聚国际知名的交易所和金融机构,人们习惯把它作为西方金融中心的象征。
不过,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在30年前如果提起华尔街,脑子里总会把它跟1929年大萧条、金融投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名词联系在一起。虽然解放前的上海滩曾经尝试过建立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子夜》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论断,还让很多中国人对于资本市场心存疑虑。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华尔街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熟悉的名词,华尔街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说起来,华尔街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22年前。
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代表来到中国,时任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的约翰·法兰在北京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当时,法兰向邓小平赠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证章和股票样本,不过让法兰感到吃惊的是邓小平回赠给他的礼物:一张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凭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股票。
邓小平与法兰的这次会面在中国资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社会主义中国对股票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同时也为日后中国走进华尔街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华尔街在中国已不再那么面目狰狞,中国企业登陆华尔街也不只是梦想。
1992年,华晨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在美上市的首家中国企业。1999年,侨兴环球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开创了中国国内民营企业在美上市的先河。
可以说,华尔街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
从1982年以来,中国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融资挂牌的企业已经达到数百家,这其中不仅有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中国电信等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也有无锡尚德、分众传媒等享誉海外的民营企业。中国已经成为纽约股市上非美国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投资中国概念股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硕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日渐明显。
如今,无论是纽交所、纳斯达克还是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华尔街的金融企业正在使出各种招数争取中国。
今年年初,当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邓肯·尼德奥尔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的中文名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名片上用标准的汉语简体字印有尼德奥尔的职务、姓名、联系办法。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使用中文名片时,尼德奥尔颇为得意地解释说,中国是美国之外在纽交所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使用中文名片便于自己公司与中国打交道。
其实,不仅是尼德奥尔,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公司的决策者开始关注中国,使用中文名片仅仅是他们尝试接近中国所做的一个"小动作"。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华尔街现在越来越多地主动向他们发出邀请,曾经遥不可及的华尔街如今已不再陌生。(本网驻纽约记者 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