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恩施土家族人称地米菜。现在虽被视为野菜,历史上它却是人们常吃的一种蔬菜。古代的蔬菜很少,常见于文字记载的主要有五种:葵、藿、韭、菘、荠。葵即冬葵;藿即黄豆苗的嫩叶;韭即韭菜,今仍用古名;菘即白菜;荠即荠菜。
荠菜之名最早见于《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至宋代,它仍是人们喜欢的特色菜品,经常见于诗词名家的作品中,如苏轼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陆游称颂荠菜:“寒荠绕墙甘若饴。”辛弃疾对荠菜特别钟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后世,随着蔬菜品种的不断增加,荠菜退出了正品蔬菜的行列,成为可食的野菜品种,但它的医药价值被人们不断认识,民谚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医书上说它性味甘淡,凉血止血,利尿除湿,清肝明目。荠菜煎鸡蛋,常食可明目,并可补益脾胃,适用于肝虚内热、眩晕头痛或目昏眼干者。用荠菜捣汁服,可治乳糜尿;熬粥吃对妇女产后恶露、小儿麻疹尤为适宜;与猪腰子做汤食用,对肾炎患者大有裨益。
至今,一些地方仍有吃荠菜的习俗,有用荠菜做饺子、包子、馄饨馅的,鲜嫩爽口,清香扑鼻。恩施土家族人现在也吃荠菜,不过不当正经的菜吃,也不当治病的药草吃,而是赋予它神话的意义:塞蛇洞。“三月三,蛇出山”,荠菜———地米菜开花可食的季节,也正是蛇经过冬眠苏醒后出洞的时节。土家人有崇蛇的习俗,认为蛇曾是自己的祖先,后人见了亡故的先人,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人们相信吃圆形食物可以堵塞蛇洞,这样就难见到先人化成的蛇了。圆形食物可以是汤圆,可以是洋芋果,也可以是整个的鸡蛋,用荠菜煮鸡蛋,是源自“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句古谚的影响,起到避邪防病又回避先人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