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论和谐文化的三种形态及相互关系
|
|
时间:2010-03-15 |
|
[摘要] 研究人的存在状况是考察和谐的根本出发点。人的存在从活动的范围和层次上可以分为个体存在、群体存在和类存在。这三种存在分别从各自的内涵意蕴和追求出发,对和谐提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要求,形成个体文化和谐、群体文化和谐和类文化和谐三种形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人的存在; 和谐文化; 个体; 群体; 类
关于和谐文化,人们已经做过许多有意义的探讨。但是,人们没有或者很少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来展开对和谐文化的研究,这多少影响了人们对它的正确把握。实际上,在人的存在的个体、群体和类这三种形态中,对应着和谐文化的三种形态,即个体和谐、群体和谐和类和谐。这样,正确理解和把握和谐文化的三种形式及相互关系,就成为当前深化和谐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以个体为和谐主体的和谐文化
以个体为和谐主体的和谐文化,即个体文化和谐。就个体和谐文化的指向来说,它既指向自身,也指向共同体。前者是对一个人想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一种追问。后者则是对归属于何种社会组织和何种文化传统的追问,在这一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感,个体的这种对共同体的认同使其成为一种“为他的存在”。个体要成为“自我的存在”,就必须对自身存在的灵与肉、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等内在矛盾进行有效地协调。同样,个体要想成为“为他的存在”,就必须对人在交往活动中存在的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义务与权利等矛盾进行有效地协调。因此,个体和谐文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体如何对待自我、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社会的问题。
当然,个体和谐文化的上述两方面之间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和谐对自身意义的追问,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人自己内部的事情,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与他人共在并在由他人的承认中所呈现出来的。个人只有在处理与社会及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以一种稳定的具有终极价值的世界观为指导来进行确立和认证。不过,人在世界中确立自身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改造并借此发展和完善自身。而要发展自我,使自己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借此满足精神上的归属需要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这样,所谓归属问题,就是指个体对群体的文化和谐。
二、以群体为和谐主体的和谐文化
以群体为和谐主体的和谐文化为群体和谐文化,也指有关某个群体的共同的和谐文化。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就在于它是人的一种本质规定性。生活在群体中的每个人虽然各自的需要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但是人们能够被组织在一个群体中,就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为每个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东西。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群体和谐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似性以及集体成员相信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某种(些)共同性和相似特征。这种共同性和相似性,在社会学家那里,常常被视为共有的信仰与情感,和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角色与身份,这也就是被涂尔干称为“集体良知”和或“共同意识”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
两个不同群体的相遇,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两种文化上的相遇,当一种文化受到一种异质文化影响的时候,这个文化主体总是将自己所属的文化视为集体文化自我,而将另一种文化视为他者。两种不同的文化在相遇、碰撞、交融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异质文化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或对异质文化的同化。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我性”文化是以对“他性”文化的不断解释而作为自己存在的一种理由的,只有在对“他性”文化的不断地解释和确认,“我性”才能在辨析自身文化的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以“他性”文化为参照,通过相互印证和吸收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显然,这种发展是包含着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认同的发展过程。
所以,群体和谐文化是我们对关于“我们”是什么人和“他们”是什么人的理解。同样,也是“他们”对自己是什么人以及其他“他人”(包括“我们”)是什么人的理解,一旦人们将“我们”与“他们”区分开,并找到自己所归属的共同体,这样,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便会形成对该群体的共同期待,这种共同期待恰恰是群体得以维系的根本。人们之所以对群体有共同的期待,是因为人们能够在该群体中找到能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归属感。而一旦群体不能够为共同体内的人提供这种归属感,那么,人们就会失去对该群体的期待,重新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以类为和谐主体的和谐文化
以类为和谐主体的和谐为类和谐文化,也即共识和谐文化。人可以是一个个的个体,也可以从属于某一群体,但是,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既然大家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那么,就有一个如何和睦相处的问题,而能够将每一个人和群体维系在一起的,当然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和彼此接受的。
历史地看,人们虽然在很久以前就产生了“类”的意识,但是,这种类意识通常是在一种理想的意义上来界定的,它经常是作为一个人们只能在理想中才能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却不能由此而抹杀人的类存在这一生存维度,显然,我们在今天谈论类和谐问题,同样也不能离开这一维度。人的类维度的凸显,与经济全球化在今天的发展有关。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伴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革命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时空压缩,从而使“在场”与“缺场”同时存在,这使得整个世界个体之间的交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往的跨国界进行,使人们能够在经验的层次上来确认自己的类存在,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己的类认同。因此,经济全球化就其深层意蕴而言,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极其深远影响,集中表现为促成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要求人应该以人类共同利益作为其价值取向来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四、个体、群体和类三种和谐文化的一致性
三种和谐文化形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而且这种区分丝毫不否认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同一性。
首先,从个体和谐文化与群体和谐文化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个体和谐构成群体和谐的基础。群体和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质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基于人们的某种实践需要而由人们“想象”的共同体形式。离开了每一个个体对其的认同,也就无法来理解群体和谐。另一方面,群体和谐文化又是建立在为每一个个体提供和谐保障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任何一个群体,要想保证其正常运行,都必须将保障人的各种权利的实现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样,人正是凭借着群体提供的这种权利诉求获得自身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其次,从群体和谐文化与类和谐文化的关系来看,如前所述,群体和谐是以群体为和谐主体的和谐,而类和谐则是放大了的群体和谐。对于类和谐来说,由于它是作为放大了的群体而存在的,因而它超越了不同群体,以及组成不同群体的每个人独特的认同,实现了在类和谐方面的同一。类和谐表现为对群体和谐的一种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有人们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独特特性和谐的消失,相反,各群体之间的类和谐恰恰是以各群体的差异性确立为前提的。
再次,从个体和谐文化与类和谐文化的关系来看,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现代制度的导入所引起的日常社会生活的嬗变,导致了一个与以往社会秩序迥然不同的复杂状态,从而类与个体生活进而又与自我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同样地,个体和谐与人类和谐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