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曾作出评估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爆发力的城市群”。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株洲因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清水塘污染治理任务艰巨而备受瞩目。
偿还旧账,不欠新帐,株洲作出庄重承诺。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前三年,株洲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8%,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5%,居全省前列;清水塘地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下降51%,废气排放总量下降 58%,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新蓝图振奋人心
2008,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开局之年。
内做好规划、外争取支持,是这一年的工作重点。投入2800万元,加快编制“1+11”改革方案和28个规划(方案)。市委书记、市长,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奔波于北京、长沙,力争各项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努力见到效益。株洲市纳入城市群核心区的面积不断 “扩大”,新增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云龙、天易跻身全省五个先导示范区行列。攸县、茶陵和炎陵纳入全省“南部协调发展区”,成为国家拟在湖南省试点或拟开展省级试点改革项目的优先安排区;核心污染区34.41平方公里土地一次性获批变更为未利用土地,节省逾10亿元的土地报批费用,解除了城市今后10年建设用地之忧。
喜讯不断频传。大批编制的规划获得专家好评。环保规划为株洲市力争获批全国产业退出补偿政策试点地区、全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试点地区赢得机遇。
日前通过评审的云龙示范区城市总体规划,确立该区“生态兴城、文化立城、旅游宜城”原则,一个集“旅游休闲谷、服务创意区、科教研发城”于一体的新城将呼之欲出。
新举措施惠于民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并非概念,需要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支撑。
“两型”社会催生“两型”产业。株洲亟待告别高能耗、高污染的时代。
产业战略转移迫在眉睫。汽车、航空、轨道交通、服饰、生物制药、健康食品被确定为战略发展产业,集约型农业和节水农业备受青睐,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被摆到重要位置,“两型”产业的轮廓渐次清晰。
长株潭三市电话成功升位并网,长株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通信发展的先导区,成为全国通信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基地、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势头正劲。长株高速、武广客运专线、湘江风光带建设、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等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
建设 “两型”社会,目标就是惠及百姓。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化四创”同步实施,株洲向着“生态宜居城市”一步步靠近。
新经验全省推介
“株洲要站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排头,要为‘两型’社会建设创造经验。”中央和省领导对株洲寄予厚望。
攸县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权能改革,让村民第一次看到了节约集约化的高效农业的神奇。加入合作社的农民离土离乡,迁入城镇生活。“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市民”已成现实。
天元区开展土地征转分离试点,启动27宗1.5万亩征地拆迁;全市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全市农村流转土地363万亩,其中耕地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株洲经验”开始在全省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