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人民电影院是从1951年设计施工,1952年落成的。当时设计是场内两边的两排窗子,最低的离地面6米,最高一层10米以上。玻璃上都涂有黑漆,白天要开,放映时要关,不太顺手,于是便在每组两排窗下,离地面约两米处,各设了一个摇把开关装置。特别是那跨度宽24米、共10排400个座位的二楼设计,为了不影响楼下观众的视线,未设一根柱子。这在当时省内所有的电影院是没有的。
1952年初,影院开张,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市委书记陈继昌、副市长李章为影院剪彩,市委组织部长侯锡义,宣传部副部长韩瑾行等领导同志出席并讲了话。
第一场放映的片子是苏联战斗故事片《沙漠苦战记》。由于很多群众是第一次看电影,除首场外,几乎场场都出现一些有趣的事。观众们在来院路上互相吆喝着“走罗,看戏去罗。”高高兴兴地买好票,揭开厚厚的门帘一进去就大喊“啊嗬,怎么墨黑的?”《沙漠苦战记》是战斗故事片,银幕上飞机、大炮、机枪等都有。不少人电影散了也不走,非要看飞机、大炮、机枪在哪里。
影院开业后,影响很大,但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程。由于城市人口少,影院地处偏僻,一部片子又至少要放四场,加之两条老街至影院又没有一条好路,群众看电影要打着手电经过几条田埂小道,睛天还好,雨天简直不能行走。因此,不到半年的时间,影院上座率就不景气了。
为了搞活电影宣传工作,影院建立了数十人的“人民电影之友”组织,在机关团体、各行各业中,选择一些热心电影事业的同志参加,发给了证件,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权利是随时免费看电影,义务是听取、转达观众对电影院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散发宣传品,协助送票组织观众,每月参加一次碰头会。这样一来,形势有了好转。以后又进一步研究了发展“基本观众”的办法,凡机关团体的干部,市里规定每人每月的星期六,必须看一场电影,影院工作人员,按分工定期送票上门,票钱统由单位财务部门扣交。此外,还搞过几次有奖售票的办法。由于采取了以上一些措施,影院的工作逐步活跃起来了,不到年底就实现了扭亏增盈,省电影发行公司还组织了省内几家电影院的负责人来株洲观摩学习。从此,株洲的电影事业,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