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文化,与这个地方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在实施“文化提升”战略、铸造城市之魂中,株洲特别重视历史的传承。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安寝之地,作为历史伟人毛泽东、朱德第一次握手的地方,作为中国陶瓷釉下五彩的创烧地……株洲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也用足够的热情传承文化的血脉。
近些年来,株洲市先后筹资1.1亿元,对炎帝陵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之成为一处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并举办大型祭祀活动200多场。从1997年开始,株洲市每年举办炎帝文化节,使之逐渐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文化活动。为保护好红色文化,株洲市及其所辖县、市、区,近年不断投入资金,维修了一大批革命遗址。2005年,全市50个红色文化景点被纳入全国第8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该市还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目前,炎帝陵祭典已顺利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4个项目入选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株洲市加快文化创新步伐。他们更新观念,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文化事业。
投入不足,是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株洲把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点放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由于设施老化、经营单一,株洲文化娱乐中心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经过多次考察、论证,2002年,株洲市文化局果断决定对这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双改”,即先改制、后改造。中心改制后,与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新的千金文化公司。新公司在没有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建成了当时株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文化娱乐中心,仅电影放映收入2005年就达500多万元。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称之为“千金模式”,在全国推广其经验。
2004年,株洲市又对株洲影剧院、株洲天桥影剧院、株洲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株洲市人民电影院等单位进行整合,调整布局,引进资金。2005年8月,4家电影单位合并,组建株洲汇文文化产业责任公司,注册资金达3470万元。汇文公司成立后,提出“盘活资产、提质改造、稳步发展”的思路,公司固定资产现已增值4000万元以上。目前,北京、香港等地的文化投资商也进入株洲,投入巨资建设更加现代化的东都文化广场。
在株洲,一些文艺表演团体一度成了“包袱”。面对“包袱”,株洲市不是把它们往市场一推了之,而是通过改革体制、优化结构、挖掘潜力,为它们注入新的活力。近5年来,全市6个专业剧团在改制后,共创作新剧目大戏近100台、大小节目40个,演出5000场,收入2600多万元。
创新步伐加快,促进了株洲文化事业的发展。2004年该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为19.81亿元,去年达到25亿元,呈加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