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株洲市委中心组第一次学习,主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实施好“文化提升”战略。“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就是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并通过先进文化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深刻道德力量,去引导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委书记肖雅瑜在会上讲的这段话,道出了他们实施“文化提升”战略的深刻用意。
炎帝文化是株洲文化之根。株洲人将炎帝精神集中归纳为“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红色文化是株洲文化之魂。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不畏艰难,勇于胜利”。而作为一座解放初期还只有7000人口的小镇,株洲城市人口“移民化”的特征又决定了株洲文化的包容性。“开拓奉献、创业争先”的株洲精神,就是在炎帝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
丰厚的兼容并蓄的文化土壤,塑造着株洲人独特的文化性格、精神内核:开阔的眼界、包容的胸怀、坚韧的性格和乐观的信念。正是在这片土壤里,有“湖南的温州人”之称的攸县人,承继“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从1987年起就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全县64万农村人口中,有18.8万人出外“挣钱”。近些年来,他们创下了占据深圳出租车市场60%的务工奇迹。去年,该县外出劳力创造劳务收入16.8亿元。而被毛泽东称为“茶陵牛”的茶陵人,不仅具有吃苦耐劳的“牛”劲,更有雄鹰般展翅翱翔的气派,2万多农民走出大山搞农业开发,“种”遍半个中国。
正是在这片土壤里,株洲电力机车厂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培育精湛制造文化”的核心理念,确立了“市场第一的经营文化,共同遵循的制度文化,永无止境的教育文化,追求卓越的形象文化”,其产品顺利成为上海地铁和广州地铁的骨干车型,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
记者的手里,有一本印刷精美的小册子,封面上几个烫金大字夺人眼目:“唐人神集团精神”。翻开内页,他们将其精神归纳为“敬业、自信、创新”,并对信仰观、业绩观、服务观等等进行了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滋润和激励下,“唐人神”去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株洲,几乎每个企业、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由此演化而来的精神,诸如“追求过硬,进取无限”、“承载时代使命,运通天下财富”、“义利相生,以利养义”、“友爱就有爱”,等等。
文化,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已深深融入株洲人的血液中,也成为株洲的城市之魂。近年来,继“工业株洲”之后,“平安株洲”、“诚信株洲”等,也作为株洲鲜亮的“名片”,为人们所熟知。
株洲文化的“软实力”,正在转化成经济发展的“硬动力”,引领株洲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