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期4个月、名为“工人歌王大赛”的赛事,正在株洲如火如荼地进行。据初步统计,大赛从3月底开赛后,已有1800名工人上台参赛,吸引观众10多万人次。
在株洲,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持续不断。株洲的同志认为,实施“文化提升”战略,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而文化也只有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1997年,株洲举办首届炎帝节。活动结束后,市里决定,把炎帝广场搭建的“舞台”留下来,作为群众文化“周周乐”的举办场所。从此,每到周末,成百上千的群众聚集在这里,参加“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大家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其乐融融。8年来,总共演出200多场,上台演出的群众演员有5万多人次,观众多达200多万人次,“周周乐”也成了株洲一块响当当的群众文化品牌。2004年和2005年,炎帝广场被先后评为全省优秀文化广场和全国优秀特色文化广场。在炎帝广场带动下,现在株洲市区就有近10个颇具规模的文化广场,每年举办文体活动400多场。
2003年,株洲市结合旧城改造,投资5000万元,把原来一个臭水塘改造成了碧波荡漾的城市公园。这个工程完成后,使建在这一带的、原来门可罗雀的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热闹了起来,在这里不断举办的灯会、歌会、文物展、科普展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今年6月底,总投资达6亿多元的株洲市体育中心竣工,成了市民娱乐健身的新热点。
株洲市民对参加文化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2003年,株洲举办首届湖南艺术节,历时15天,观众超过10万人次。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土壤,盛产火车头、硬质合金等“硬件”的株洲,也成了文化精品的产地。近年来,该市创作的歌剧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湖南艺术节特别奖和“田汉戏剧文学奖”等。2002年,株洲电力机车厂老年合唱队代表湖南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歌咏大赛,获银奖;株洲市常青老龄艺术团参加全国“夕阳红”合唱比赛,获得铜奖。出于对群众文化的热爱和支持,株洲市委书记、国家一级作曲家肖雅瑜身体力行,亲自创作了大批作品。他创作的《向着太阳走》等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并有多首被拍摄成音乐电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株洲群众对文化的热爱也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外来者”。有一次,著名诗人贺敬之到株洲参加歌剧展演,欣赏了株洲企业的15场歌剧演出,发现不仅演出精彩,而且观众爆满,不禁感叹株洲是“歌剧之乡”。著名指挥家秋野有感于株洲群众合唱活动的普及水准,也曾惊叹株洲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