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在学生时代就是一个话剧爱好者,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他是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兼演员,1915年暑假中他参加演出的话剧《一元钱》,曾经轰动了津、京两地。新
中国成立后,担任共和国总理的他,对话剧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过程中,处处都留下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从1952年到1965年的13年中,周总理曾经二三十次到北京人艺,看过的剧目有将近20个。他不仅关心剧院的发展、关心剧目的建设,更关心演职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周总理在人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象一串璀璨珍珠永远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中。
我们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剧场艺术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重庆和舒绣文、刁光覃、朱琳等著名演员交谈时,曾经说过:"将来,我们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剧场艺术,要有现代化的剧场!"新中国的诞生,使各项事业都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北京人艺建院后不久,就迫切感到要有一个专供演出话剧的剧场,为此给市政府、文化部写了专项报告。1953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这个报告,决定由北京市、文化部共同投资建设首都剧场,并责成北京人艺主持首都剧场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不久,周总理专门约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老舍先生到他的办公室。在谈了他对老舍先生新作《春华秋实》的意见后,又讨论了首都剧场的建设问题。周总理提出原设计容纳900人的剧场,应扩大到能容纳1200人,经费需要重新再做估算。周总理还批准向民主德国订购灯光、音响设备和转台机械装置。他认为,这是保证剧场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1956年夏,首都剧场落成,富丽堂皇的剧场成为当时北京一座标志性建筑,但在归属权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作为投资单位之一的文化部,希望把首都剧场作为国家剧场,供有关单位共同使用,而北京人艺从剧院艺术建设的需要出发,要求把首都剧场作为北京人艺的专用剧场。此事多次协商未果,最后还是周总理亲自决定,把首都剧场交给北京人艺管理使用。正是总理的这个决定,使北京人艺有了一个培育话剧表演艺术家的优越环境,使人艺最终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殿堂。所以说,没有周总理的支持,也就没有北京人艺今天的辉煌。
《茶馆》是一出好戏
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茶馆》,创意于1956年末,1958年由北京人艺首次公演。不久便在批判声中结束了第一轮演出。1963年4月,北京人艺再次排练并公演《茶馆》,但当时文艺界正流行"只有写社会主义的生活,才是社会主义的文艺"的极"左"口号。《茶馆》的再次公演,又引起一些人的非议。
1963年7月7日下午,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观看了《茶馆》的演出,他对导演焦菊隐等人说:《茶馆》这个戏没问题,是一出好戏。如果有点意见的话,第一幕发生的时间是否往后放一点,现在是戊戌政变后,放在辛亥革命前夕就更好了。后来,周总理还说过:青年人没有经历过旧社会,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子,老舍先生的《茶馆》能让青年们知道,人吃人的旧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是多么可怕。
周总理对《茶馆》的肯定,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成了北京人艺的"主心骨"。多年来,话剧《茶馆》经过千锤百炼日臻完善,早已蜚声国内外,成为话剧典范之作,代表中国话剧走向
世界,成为世界认识中国话剧和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媒介。
我的眼睛比你的好
周总理喜欢话剧,他是北京人艺最热情的观众之一,看演出时表现出很高的鉴赏能力,对观看过的剧目,常常提出一些十分精辟的见解和中肯的意见。同时,他也是遵守和维护剧场秩序的楷模。
1960年3月8日,北京人艺正在演出《枯木逢春》,周总理因为有重要会议误了开演时间,等他到达剧场时,序幕已经演过,第一幕正在演出之中。像以往一样,周总理是绝对不肯中途进场的,他既怕影响观众看戏,又怕干扰演出进行。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悄悄地走进观众席后面的导演间去看戏,待幕间时再进入剧场。导演间在演出时不能开灯,里面很暗,周总理摸索着坐下,透过玻璃窗看戏。因为距离比较远,陪同来的同志找了一架望远镜,请总理使用。过了一会儿,一位来人艺学习的外地同志也摸黑进来看戏,就坐在了总理旁边。这个同志是个近视眼,他想看得清楚一点,便对手持望远镜的周总理说了声?quot;劳驾,给我看看。"总理顺手就把望远镜递给了他。第一幕结束了,场灯和导演间的灯同时亮了,这位眼神不济的同志才突然发现,他"劳驾"借望远镜的人竟然是周总理。他又惊又喜又不好意思,尴尬地一下站了起来,总理爽朗地笑了,拍拍他的肩膀说?quot;没关系嘛,我的眼睛比你的好!"
我是列宁的学生
在北京人艺演职员的心中,周总理既是国家的领导又是艺术的指导,他对演剧艺术十分内行,他看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后,建议春妮的话外音不要放录音,要让演春妮的演员亲口在后台说,这样更亲切感人。他看完《雷雨》后指出,对原剧本的删节中有一句台词无论如何不能删去,因为这句台词很关键。有一次,周总理看完戏后,与曹禺、夏淳及一些主要演员就提高艺术质量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座谈。他批评演员的台词功力不够,他说,台词不清楚,就失去了话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话剧演员应该像评弹演员那样讲究吐字清楚。谈到演剧经验时他认为,演员在演出时要目中无观众而心中装着观众,正所?quot;目中无人,心中有人",要明白表演会给观众带来什么影响。总理在和演员讨论艺术时诚恳而风趣,如同良师益友。
1957年11月14日,周总理到首都剧场观看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带枪的人》,这是前苏联包戈廷创作的反映十月革命的名剧。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看望演员并祝贺演出成功。在与演员合影时,大家都请总理站在中间,但他说:我是列宁的学生,应该突出"列宁"的形象。最后还是采用了戏中列宁讲话的场面,周总理与戏中?quot;红军战士"、"人民群众"簇拥在一起聆听"列宁"的讲演,留下了一张令人难忘的照片。
谁有约会谁就走
五六十年代,周总理有三个除夕之夜是在北京人艺度过的。最早的一次是1954年的除夕,那一天正赶上曹禺先生的话剧新作《明朗的天》正式公演,周总理来看戏。演出结束后,大家都围拢过来,想听听总理的观后感,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周总理幽默地说:"今天是除夕,谁有约会谁就走,挨了骂我可不负责任。"一句话,逗的大家都笑了。
这个除夕夜,周总理和演职员们在一起交谈,谈艺术,谈演出,还详细地询问了剧院的情况,从解决剧本的来源问题到演员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从男女演员的比例到人才的使用,从演出收入的分配到演员的工资、住房情况,话题广泛,无所不谈。周总理还特意嘱咐剧院领导,一定要重视对青年演员的培养,要让他们多演戏。这一晚,直到更深夜静之时,总理才离开首都剧场。
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两个除夕周总理都是在北京人艺度过的。特别是1962年除夕的晚上,周总理和邓大姐来了,习仲勋、乌兰夫、李先念、陈毅、罗瑞卿五位副总理也来了,还有王震将军、萧华将军等许多领导同志,都来到了首都剧场三楼宴会厅与人艺的演职员共同欢度新春佳节。在那困难年代里,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大家的情绪却非常高涨。在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许多节目,周总理和演员们一起合唱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总理动情地唱?quot;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他的歌声感染了每一个人。一曲终了,周总理意犹未尽,他拉着王震将军又一起唱起了《南泥湾》,既为大家助兴,又给艰苦奋斗、共度困难时期的人艺演职员以极大的精神鼓励。联欢晚会上,陈毅副总理提议大家扭秧歌,锣鼓声中,周总理和所有参加晚会的人一起尽情地跳起来、扭起来。那亲密无间的情景,体现着党和人民在那特殊年代的精神风貌,令人终生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