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北滘街道居民,通过各种途径集资近5000元创办了一个塑料生产小组,开启了美的的发展史。 经过四十年的奋斗,美的从一家街道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家电龙头企业,从顺德北滘走向了世界——今天的美的年产家电产品超过8000万台,年产值750亿元,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基地,主要产品都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名。美的品牌也成为世界家电知名品牌,2007年,美的品牌价值为378.29亿元,名列“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七位。 美的的发展,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奇迹。美的四十年的历史,也是中国企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何享健凭着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四十年来,"美的"从一家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中国家电巨子,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68年,何享健先生带领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发展;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1992年毅然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目前的"美的"已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2005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456亿元,"美的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何享健先生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企业家"、"首届空调大王"、"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第一章 从街道作坊到知名企业 美的的昨天 美的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在现任美的集团首席执行官何享健的带领下,23位顺德北滘街道居民每人集资50元,另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共筹得资金近5000元,于5月2日正式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以“生产自救”的形式开始了最初的创业。当时“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隶属顺德县北滘街道办,由何享健任组长。生产组组建初期,主要生产塑料瓶盖等小型塑料制品。1975年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转为公社企业。此时的工厂有管理人员6人、技术人员1人、生产工人60人左右,厂房在后期发展至200多平方米,生产规模也扩大了不少。1976年原“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原塑料制品加工厂、标准件等业务被划出。此时,工厂主要生产汽车挂车刹车等,兼营汽车橡胶配件,成为专一的汽车配件生产厂。 四十年来,美的不断发展成为一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美的集团员工近8万人,拥有美的、威灵等十余个品牌。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安徽芜湖、湖北武汉、江苏淮安、云南昆明、湖南长沙、安徽合肥、重庆、江苏苏州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在国外的越南平阳基地已建成投产。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迪拜、日本、香港、韩国、印度、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俄罗斯、巴拿马、马来西亚、越南等地设有21个海外机构。 第二章 强大的人才优势 2004年底,温家宝总理参观美的集团时,何享健曾介绍说:“美的(上世纪)60年代用北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 美的公司现有员工约8500 人,其中博士、硕士近60人,大学本科毕业生近 600 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 1500多人。这些人才分布在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与研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战略与管理研究等各个岗位。雄厚的人力资源为美的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是美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目前,美的集团共有科技人员队伍6544人,拥有各类国内外专家358人。同时,美的还建立了广东省重点工程中心、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3个,建立了5家顺德区工程中心,下一步还将组建广东省企业研究院、国家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 第一节 网罗人才 美的向来以重视人才著称,人才被看作是美的最宝贵的财富。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认为人力资本的增值远远大于其它资本。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何享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经典名言 “宁可放弃一百万利润生意, 也不放弃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才。”何总认为,美的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成就,首要的原因在于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建立自己的人才优势。 2000年以前,美的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基础研究方面几乎空白,自主创新较少,科技投入不足,这些都制约了集团技术创新的提升。2000年4月,集团技术中心通过了国家认证,并组建了博士后工作站,由此奠定了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大框架。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目前已在集团、事业部、经营单位三个层面建立了基础技术研究、产品设计和工艺制造、测试评价在内的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随着集团对人才和科技投入的重视和不断加大,这些年,集团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投入得到保障,集团各单位本着“需求导向、兼顾效益、长短结合”的原则,坚持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科技投入,“十五”期间,集团共投入超过25亿元用于科技研发。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美的开发的新产品和申请的专利数逐年翻番。科技实力的持续提高是助推美的永续领先发展的关键。科技队伍的壮大,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005-06-06美的集团的温蓉和科龙公司的幸杰两位企业白领双双拿到了清华大学硕士学位,他们都是清华大学远程教育顺德站的学员。 据统计,美的近年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外籍专家及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就有80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有300多名。因为企业发展速度实在太快,每隔一段时间,这些数字就有新的变化。外籍专家来自德、美、意、日、韩、新等十多个家电强国,既有专门从事技术研发的,也有营销、管理方面的专才。 美的集团的员工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外地技术人员占了30%。据说原江西气压机厂就有3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分布在美的集团的各个关键部门。在美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远景是致力于成为员工最佳雇主,打造保留与吸引员工的竞争优势,集团及下属单位严谨规划短、中期人力战略:对于基层岗位通过人才网站、现场招聘会、校园招聘、公司人才库搜寻、员工推荐等渠道吸入公司;对于中层岗位,公司建立内部竞聘制度,采取内部竞聘,为有才能之人提供发展机会;对于高层次人才,如国际化人才、高学历如博士、博士后与高层人员,侧重通过博士后工作站接收、行业与供应商推荐。处在21世纪这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美的,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及在欧美地区等地分支机构的设立,集团人才世界化与国际化更成为了美的人力资源最明显特征。据统计,美的近年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外籍专家及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就有80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有300多名。另外,美的还不断致力于提升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素质,有效地培养国际化人才。 第二节“人才科技月” 美的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敢于打破单一用人枷锁,不少技术人才从技术研发到管理经营,成为科研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企业让其独当一面,担任企业重要职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仅使美的引来“金凤凰”,也给了“金凤凰”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有企业家说,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留人,二流的企业靠人留人,三流的企业靠钱留人。美的本着“以人才成就事业,以事业成就人才”的核心理念,全面促进人才与企业同步发展,采取了包括组建美的学院、开展多样化培训课程及学历教育、派遣高层管理人员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开展人才科技月专项奖励优秀科技人员与团体、通过薪酬福利政策向关键人才、科技人才倾斜等举措,扎实推进人才的素质与事业不断提升、发展,以及激励人才为企业前进与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留人的秘诀是靠企业文化,企业在用人上无疑是一流企业。 第三节职业经理人成中坚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几乎所有的创业元老都退出了美的的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团队快速成为美的经营管理的中坚力量。1992年加盟的方洪波如今是美的制冷集团CEO,掌管着美的将近500亿元的产值;30多岁的黄健领军美的第二大产业集团———美的日电集团,其中几位已成功跻身美的董事会。 “美的二级集团总裁的身价至少在千万级,事业部层面则不低于百万级。”行业内流传着这些公开的“秘密”。为稳定这些高管队伍,何享健还抛出了“金手铐”:实施股权激励,授予高管5000万份股票期权。这些股权一旦兑现,部分持有者身家过亿。 方洪波受命于危难,扶大厦之将倾。1997年,美的遭遇严重危机,空调业务陷入谷底,一度有被竞争对手吃掉的危险。何享键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而立之年的方洪波,使其主管美的空调国内销售业务。方洪波上任之始,大胆提出“让销售向营销转变,让生产制造向顾客需求转变”,在外界“一架三轮车,驶上了高速公路”的讥讽声中,于1998年实现空调销量90万台,增长速度200%的好成绩。美的借此不仅解除了危机,还一举奠定其空调行业一线品牌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