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国移动通信业20年发展历程,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数字烙印在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领先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从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的增长看,信息通信业已从1990年的0.6%提高到2006年的7.3%左右,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而移动通信收入占通信行业的比例从1990年的几乎为零到2006年时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47.26%,成为信息通信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移动通信占电信业务收入比例一直在50%左右,连续7年的稳步发展,使其作为经济发展尤其是通信业发展强大助推器的作用已经不可或缺。同时,移动通信业除了自身直接对GDP增长作出贡献,还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提升了其他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加大了这些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 中国移动通信业从1987年摸索起步,到如今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在这20年间,移动通信已经从星星点点之火,发展壮大成为燎原之势,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合着改革开放浪潮起步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陆续推出,商品经济在各地全面启动,并迅速成长起来。市场经济的确立,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保障。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7年,中国公众电话网总容量仅为435万门,每百人拥有的电话不到半部,移动电话对我国而言更是遥不可及。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促进沿海地区的发展,考虑到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地区同时又是沿海区域,当时的邮电部审时度势,以六运会为契机,将珠江三角洲蜂窝移动电话一期工程作为重点突破口,决定在我国建设移动电话网络。1987年11月18日,为了配合第六届全运会的开幕,为其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州建成并投入商用,一种被尊为“大哥大”的蜂窝移动电话从此活跃在华夏大地的东南方,并由此开启了我国步入公众移动通信服务的新旅程。移动通信产业开始初步发展,追赶世界移动通信发展的脚步已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到上世纪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的移动通信获得巨大发展,珠江三角洲的移动电话用户占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截至1990年8月,珠江三角洲移动通信网总容量达2.2万户,拥有1.3万个本地用户和1万个香港漫游用户,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覆盖面最广的移动电话通信网。同时,移动通信率先服务珠三角发展的效用已经显现,移动通信的发展服务于当时“三来一补”企业一部分人紧迫的通信要求,满足了外向型企业的迫切需要,包括党政军紧急通信需求,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当时中国与世界相连的一个窗口,大量的商人开始云集于此,并开始创办实业,并吸引了众多国外投资者的眼光,由此使得一批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落地扎根。珠江三角洲经济特区也由此成为当时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作为“三来一补”企业的老板,由于现实中对外倾销商品的需求,他们必须时刻掌握国外的信息动态,同时与国外的企业家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大哥大”的出现在当时首次满足了足不出户就可以通信的要求,消除了穿过几条马路去打电话的尴尬情况。 伴着市场经济大潮腾飞 经过初期的发展,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开始浮出水面并泛起层层波澜,市场经济体制对移动通信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目标即规模化发展。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迅速发展之后,经济发展的指向性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珠江三角洲向纵深方向扩展,沿海、沿江、沿高速公路的发展战略的提出,对移动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在一省一地的通信,经济实体间交流的加强,漫游问题成为限制通信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92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突然发生了突破,从1991年4.75万户发展到了17.69万户,一年之内,万字头上从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反映了市场需求急剧增加。我国政府也开始对移动通信的地位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移动通信不是一种补充而是重要手段之一,思想的转变、经济的发展要求移动通信产业有一个新的发展策略。我国开始将珠江三角洲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了沿海、沿江、沿高速公路的全方位网络覆盖,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而此时国外的第二代技术已经渐趋成熟,在1994年的全国邮电管理局长会议上,原邮电部确定“当技术和市场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并最终确定和宣布了中国将引进GSM技术标准,此次会议,毅然选择新的标准,使两代技术实现平滑对接,使我国经济发展节约了大量的转型资本。1995年4月,全国15个省市相继建设GSM数字移动电话网。6月,全国模拟移动电话联网自动漫游运行,1996年我国正式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另外,为了解决资金问题,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和浙江移动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功融资不仅没有让国家花一分钱,而且还为传统的国企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在1995年年底,距引进GSM技术标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就实现了翻番。随之,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用户数连续3年续写了翻番的历史新纪录。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1993年到2000年GDP的年增长率为10.1%。同期移动电话用户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3%。移动电话对电话用户总数的贡献开始增加,移动占总比从1994年的5.15%上升到1999年的28.48%;移动增量用户占总电话用户增量比同期从7.86%上升到47.71%,移动业务收入占比开始显性化,从1994年的4.58%上升到1999年的30.96%。移动通信以井喷式的发展,迅速覆盖了广大的用户群体。通过对用户的渗透,产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短短几年,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步入了高速起飞的阶段,客户数实现了从百万到上亿的突破,网络规模实现了从珠江三角洲到沿海、沿江、公路、铁路的全方位覆盖,规模化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助力科学发展时代升华 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的国家战略,由于传统信息化与行业需求特点不能切合的局限性已经显现,在人员流动性大、数据分散、信息化程度不平衡的行业信息化条件下,人们一旦离开固定网络所在的终端,就仿佛从岛上掉进了茫茫大海。另外,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不再仅仅满足语音通话的要求,希望有更多的业务能够融入到工作生活当中,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渴望,移动通信也开始加快了前进的步伐,2.5G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通信在满足话音业务的同时,移动数据业务开始呈现出其异彩纷呈的魅力。 随着中国移动GPRS网络的正式商用和中国联通CDMA 1X网络的建成开通,我国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于2003年启动全面建设。中国移动在已取得巨大成功的“移动梦网”品牌下,在其GPRS网络上推出了彩信、WAP、百宝箱、手机钱包等多项移动数据业务。中国联通也推出了以“联通无限”为总品牌的“彩e”、“WAP上网”、“掌中宽带”等多项数据增值业务。功能便捷、先进的数据业务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接受和使用,中国的移动增值业务逐渐走向高潮。移动增值业务的丰富不断满足着人们的要求,同时又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数据通信从2003年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44%,到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跨越到了7.92%,展现出了不可遏止的快速发展势头。 电信业的信息源开发水平、通信服务水平以及电信业务的不断拓展都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使信息资源利用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互联互通的特点为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其对电信行业本身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与互联网业务之间的结合逐步增多,2000年,中国移动率先推出了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增值服务,创造性地引入了“移动梦网”新型商业模式,开始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到2002年底,网易、搜狐、新浪等先锋门户网站相继因此盈利,信息服务产业由此蓬勃兴起,产业价值的增长数以亿计。移动梦网的诞生,唤醒了当时萎靡不振的互联网,激发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活力,更为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在“梦网”的带动下,中国巨大的短信市场呈现出井喷态势,原本单一的移动通信业务变得繁花似锦,新闻、娱乐、游戏等新应用层出不穷。“梦网”模式使IT业与电信业之间擦出了亮丽的火花,而这个火花也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互联星空”、“联通无限”等合作平台相继推出,多姿多彩的数据业务开始呈现在人们眼前。 另一方面,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对整个社会各个行业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断加深影响,大大提高了各个行业的信息利用率。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信息化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带给各个行业的是———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了行业运营效率,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 在政府部门,移动信息化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使公务人员出差在外也可处理公文,更重要的是将政府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和百姓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进行了对接,使得政府与百姓的距离拉得更近、政务更加透明、监督更加有力、措施更加便民。在浙江金华,中国移动为当地政府构建的全方位政务信息化项目“在线365”,使得当地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信息时代的“数字福利”。金华移动就以政府信息化为突破点,构筑了一个由“政府机关-企业集团-社会大众”的信息化拓展体系,实现了由局部向整体的快速推进,将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政府信息化平台延伸到各行业、各领域,从而促进了社会各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带动金融业转型。移动通信通过沟通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现代金融行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业务开拓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现代金融业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金融信息化顺势而生。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5亿户,而且手机具有便捷及时的特性,客户可以得到随时随地的服务。同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最主要的特点是灵活便捷、交易时间短,可以减少往返银行的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据诺盛电信咨询发布的移动支付专题报告称,随着福彩购买、手机话费交纳、公共事业费交纳等业务商业模式的成熟,移动支付将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若干具有成熟商业模式的热点业务进入快速的地域扩展时期。目前,已有众多的应用体现在金融信息化方面:“手机银行”、“移动证券”、“手机炒股”,移动通信的发展为众多客户带来了便利,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便利。 加快了旅游业转型。我国旅游业在过去是一种“散、小、弱、差”的局面,近几年,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思维的革新,联盟化经营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联盟化带来了新的信息服务需求,综合化、一体化的产品提供需要广覆盖的信息网络来支撑,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共享。构建一个跨省跨国的连通宾馆、景点、商场、饭店等产业链各方的大网络,使信息充分共享,传递更加及时迅速,是旅游企业打造“大旅游”、提升竞争力、从“做大”到“做强”的必然途径。中国移动的“12580”平台整合了旅游者需要咨询的各种信息,游客可以通过短信定制或查询所需的旅游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平台,实现订房、订票、风景区门票、餐饮娱乐等旅游消费。实现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旅游外出的所有后顾之忧,带动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时至今日,移动通信依然是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快报显示,今年1~9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94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38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8.1%,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例已达到50.75%,成为推动电信行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1994年以后,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呈现几何级数倍增,不仅带动了电信行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与电信行业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在2000年以后,信息化应用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展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给众多行业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加快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各行业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宣告来临。下一步跟随着3G技术的发展、TD标准的应用,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必然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更大的惊喜。 数字见证发展 ■带动GDP增长 移动通信20年来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强大,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奇迹。从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的增长看,信息通信业已从1990年的0.6%提高到2006年的7.3%左右。对于移动通信产业来说,从1987年开始起步,移动通信收入占通信行业的比例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随后的几年中,移动通信发展越来越迅速,1996年移动通信收入在整个通信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10%左右,1998年达到了近20%,从2000年达到45%后,开始持续稳定的发展,到了2006年,在信息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的7.3%中,移动通信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47.26%,成为信息通信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亮点。而在2007年1~9月,移动通信继续高歌猛进,对整个通信行业的收入贡献比例更是达到了50.75%。移动通信拉动通信行业快速发展进而对整个国家GDP的贡献越来越大。 自2000年以来,中国移动累计上缴利税1670.08亿元。据测算,2003~2005年中国移动所创造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持续保持在每年1.1%以上,同期对国民经济总需求的拉动保持在2.2%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去年同期快1.9个百分点。在全国大量日用消费品价格越来越高的今天,包括移动通信在内的电信业务资费却在逐步下调。据统计,电信业务收入与业务量的比值2001年为84.4%,到今年上半年已经下降到40%,电信服务价格下调在抑制CPI过快增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移动通信自出生之日起,就走上了自筹自建的发展道路。在1987年移动通信上马之际,广东移动的发展就是利用向当地政府贷款,实施负债经营艰难起步,随后通过向市场伸手,主动融入资本市场,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进行滚动发展而来。 1997年10月,原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广东和浙江的两家全资子公司首先在海外上市。2004年7月,中国移动实现在海外整体上市。2000年6月21、22日,中国联通分别在香港、纽约上市,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相继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在国际通信业大发展之时,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时机,果断上市,通过国外融资,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2006年8月10日,中国移动在纽约股市总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成为全球电信资本市场的一只“领头羊”。 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通过实施“整体上市、分部实施”的战略,经过6次收购,于2004年在国内电信企业中率先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正式上市。通过上市不仅筹集了发展资金,同时引入了国际通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规范了治理结构,转换了经营机制,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在决策、管理、创新各个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这为移动通信国有资产的进一步保值增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带动产业链共赢 我国从1987年开通移动电话业务到1997年用户达到1000万户,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而从1000万户增长到2001年的1亿户,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此后,2002年11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亿;2004年5月,达到3亿;2006年2月,达到4亿。目前,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5亿户,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我国移动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拉动了手机的国内需求,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国内品牌手机出口1695.3万部,同比增长49.6%。其中G网手机方面康佳通信出口同比增长300%,中兴则以485万的成绩在C网手机出口上独占鳌头。 2001年至2006年,自无线增值业务开通以来,无线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业务收入从零迅速增加到14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近106%。受移动增值业务的影响,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的非广告营业收入,2002年增长率约为332%、1303%、296%。从网易公布的数据看,2003年三大门户网站约30%的收入来自于无线业务。同期,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也迅速从无到有,目前已增加至2万家左右。 ■解决就业拉动经济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目前移动信息服务业就业人数将近48万左右,带动了移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以中国移动为例,自2000年以来,中国移动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超过230万个,对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