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答辩从来都是高校的“家务事”,负责评价答辩成绩的也多为校内外专家。不过,近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却采取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面向社会公开,接受 “公开答辩”,普通观众给出的评价将占到毕业总成绩的21%。
日前,在莫干山路50号上海大学99创意中心,上大美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12件作品进行公开展示。现场除了该校的师生外,还有不少路过的普通观众,所有进入展厅的人均会拿到一张投票。展后,院方将对所有作品根据得票多少进行排序打分。与此同时,毕业作品的答辩过程也在进行当中。答辩全过程向媒体和社会大众开放,并设置了现场观众提问时间,这样,学生在回答专家提问的同时,还会受到一些“外行人士”的“干扰”。
“普通观众的评价将占到‘作品展示’的30%,另外学生的毕业论文占70%,两者相加又将占到毕业总成绩的70%,另外30%为专家答辩分数。也就是说,普通观众的评价将占到学生毕业总成绩的21%。 ”上大美院副院长黄建平教授告诉记者,尝试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和指导老师都将起到促进作用,双方由于都要面对社会的检验,将会把压力化为动力,对于毕业作品的设计和指导将会更加认真和投入。
答辩现场,有人发出疑问:普通观众大多是“外行人”,评价专业的设计作品是否会随意性太大?上大美院院长汪大伟教授对此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普通人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作品也大多和普通人的生活空间有关,而学生在设计作品时也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专业的设计图一旁还放入了简单明了的示意图和说明文字,因此普通观众也能理解作品内容。汪院长还表示,这一创新式的做法今后还将一直延续下去,在院内各个专业之间轮流进行。
在汪院长看来,这样做还可以为社会推荐优秀的人才和学生作品,“这次参加答辩的一位规划局专家在参观作品时,对一件学生作品赞不绝口,这件作品赋予了广场娱乐休闲和群众集会两大功能,并有绿化地、水源作背景,比目前的大多数广场更贴近人的生活。这样的人才和作品很可能会受到业内的更多关注。”两年前,美院的雕塑专业也曾尝试过“公开答辩”,当时就有学生脱颖而出,被某规划设计部门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