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解禁,与《秦腔》、《浮躁》组成《贾平凹三部》上市
贾平凹与文学评论家谢有顺的一次对话里,曾如此谈及《废都》对自己人生和写作的影响:“在我一生中,对人情世故了解得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文革’中我父亲被打成了反革命,其次就是关于《废都》的争论。”贾平凹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废都》带给他个人的灾难是最多的。
近日,被禁17年的长篇小说《废都》获准由作家出版社再版,与贾平凹的《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新版《废都》单本定价为39元,封面也改成了桃红色。8月8日还将正式举行《贾平凹三部》的首发式。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废都》由被禁、盗版风行、国外获奖,再到如今再版,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最曲折的一部作品。29日,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废都》再版,肯定是一件文化大事。”
如何看待《废都》再版?《废都》里当年备受争议的“性描写”和“颓废”写作,在时隔多年后还会再起波澜吗?29日,记者采访了作家马原和评论家谢有顺、孟繁华,以及《贾平凹三部》的责任编辑林金荣。
重新出版 文字和内容上并没有区别
评论界一直认为,《废都》当年被禁与“过激”的性描写有关,书里的“□□□□(此处作者删去××字)”赤裸裸,被书商比为“当代《金瓶梅》”,因此遭禁。17年后再版《废都》,出版社方依然言词谨慎,只承认是修改,并不是真的解禁。
29日记者致电《贾平凹三部》的责任编辑林金荣。对于再版的《废都》,他承认有所修改。“有些内容存在过激的错误,我们就进行了一些修改。至于是谁改的,不便透露。”究竟算不算解禁?“要看读者和媒体自己的理解”。
不过林金荣透露,再版《废都》在版式方面作了修改。旧版《废都》“□□□□(此处作者删去××字)”是无论哪个盗版版本都不曾改变的标志文本,但是在新版《废都》中,这些“□□□□”变成了“……(此处作者有删节)”,低调了许多。据了解,新版与旧版文字内容上并没有区别,也未做文字的删减,字数和页数基本一致。
多年来,《废都》中的“□□□□(此处作者删去××字)”让这部作品引发种种悬念与争议,甚至有盗版者将“□”进行填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会不会在再版中被填上?贾平凹在与文学评论家谢有顺的一次对话里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澄清。他说,“□□□□(此处作者删去××字)”,实际上到底删去了多少字数已经不准确了,方框框内有一部分内容确实写了,被出版社删除了,但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潜意识里删掉的一部分,当时本来就忍住没有写出来。
面对《废都》中性描写的争议,贾平凹说,10多年过去了,中国现在的一些小说中的性描写,其实早超过《废都》了。“我有时想,如果现在出版《废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对其性描写反感了。”写成《废都》后,贾平凹曾专门请一个相当有成就的评论家读了一下,这位评论家说:“书能传世,但现在出版不合时宜。”贾平凹则说:“传世的话我不敢承受,但‘不合时宜’则被说中了。”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认为,今天的读者和评论家应当重新看待“□□□□”,它是一种精心为之的败笔。“在我看来,那些空缺是一种精心制作的‘废文本’,书写和删节都是贾平凹所为,但就文本的直接效果而言,却是无名之手在书写,另一只无名之手在删节。□□□□让庄之蝶这个人物陷入了真正的道德困境。”
“小说所写到的备受争议的性苦恼,其实也是精神危机的一个写照,因为现代人精神空虚之后往往会用性的放纵来填补。”谢有顺认为,《废都》再版,肯定是一件文化大事,因为这本书当年影响太大,争议也大。“但多年之后,我们必须承认,这是本重要的小说,它生动地写出了那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迷茫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毁誉参半 当年有些批评超出了文学
“《废都》留给我的阴影影响了我整个90年代,现在也没有完全消除。”贾平凹曾说,《废都》是带给他个人灾难最多的一部作品。
贾平凹回忆说,1993年,突然间全国都在说《废都》,当时针对《废都》的批评有些就超出文学的范围。《废都》一出版,大量的是正面评述,但后来风向突变,当时香港出版了一本《废都大评》,出版时压缩了一半篇目,好评文章被压缩了,批评文章占了主体。“一夜之间我成了流氓作家、反动作家、颓废作家,帽子戴得特别大。”当时的巨大争议,一度无法控制,让身患病痛的贾平凹甚至逃离了西安。
1997年,《废都》正版被禁,盗版“猖獗”时,《废都》获得了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但国内各大媒体几乎都不约而同隐去了《废都》的名字。但法国文学界、读书界对《废都》评价甚高,有人称与中国的《红楼梦》一样有味道。
尽管在国外获奖,但贾平凹说当年《废都》引发的风波一直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这十几年,《废都》让我要隐忍、要不服气地写作,所以才出现《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一系列作品。”贾平凹曾如此解释。不过,对城市里知识分子困境的描摹,后来很少再出现在贾平凹笔下,他近年来的作品《秦腔》、《高兴》关注的都是进城打工农民的生存境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认为,虽然当年的《废都》风波让贾平凹沉下心写作,但这件事对他有了某种限制,让他下笔受到节制。“如果《废都》不被禁,贾平凹就不会是后来这个样子了,我认为他会写得更自由和潇洒。”
直到今天,作家马原仍然认为,《废都》是贾平凹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秦腔》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与《废都》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秦腔》只是呈现了作家个人关心族群的一种文化意义,《废都》则描写了人类自身的困境,人类发展到一个阶段后更大的困境。”
“应该说,《废都》是中国20年来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重要,是因为它在1993年出版时,体现了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走向的某些重要变化。”陈晓明说。
重读《废都》 让当代知识分子照照镜子
贾平凹回忆说,《废都》遭遇风波的关头,很多朋友因为《废都》被禁不敢与他再接近,但当年有两个人力挺《废都》,分别是季羡林和马原。“这一老一少的评价,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很大安慰。”贾平凹称,“当时季羡林说:20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消息传过来,我不信,别人更不信,有人还去北大问过季先生,证实了一下,季先生还是那么说。”
先锋小说代表人物马原认为:“《废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里,‘空前地’把当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无聊状态描写到极致。”他说《废都》里呈现的知识分子困境有“预见性”:“3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还耻于谈钱,但是今天,我见了太多作家在权力和金钱面前的卑躬屈膝。我越来越看到身边的一些人越来越像《废都》里庄之蝶那一类人。”马原说,《废都》的当代意义仍然很强,“就像《儒林外史》里强烈的讽喻性,《废都》仍然可以让今天的知识分子‘照照镜子’”。他建议每一个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人,应该花两个小时重温一下《废都》。
谢有顺说,《废都》对现代知识分子的空虚无聊的刻画细致而深刻,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它的调子可能过于灰暗了,但是它作为知识分子一个精神侧面的反映,还是很真实并令人震撼。它的再版,表明我国出版界开始以更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历史、面对读者的各种阅读趣味。
○专访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 人们只读到了“性”的部分
记者:《废都》当年所引起的争议,只是因为性描写过多吗?还是有文学思想的问题?
孟繁华:《废都》1993年刚出版的时候,性描写过多是最大的问题。但我觉得很多作家和批评家没有读懂《废都》的丰富性,只是读到了那些敏感的有关于性的部分。《废都》捕捉到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态度和命运,但是读者没有读到,而只是从道德层面浅表地看。现在大家对时代有了更确切的认识,当时书里所说的事情现在很多知识分子都已经开始经历。
记者:《废都》对当下生活还有观照意义吗?如何看待它的再版?
孟繁华:最有观照意义的还是庄之蝶。庄之蝶是一个表意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崩溃过程。庄之蝶只能通过女性来进行自我确认,除此之外他找不到自己,在精神上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庄之蝶“头一歪,就过去了”,这其实意味深长。《废都》不能与现实中的人物完全对应,但却是最深刻、最夸张的一种表达。
作品被禁,重新出版,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我记得,1979年出版了一部《重放的鲜花》,收录的是一些从上世纪50年代到“文革”期间一些被禁的作品。此次《废都》再版对贾平凹个人来说,也是一朵重放的鲜花。
《废都》简介
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首印50万册。贾平凹曾自己估算,两年内,正版、半正版和盗版的《废都》超过了1200万册。
《废都》以西安的当代生活为背景,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写出了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
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书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当年曾被炒作成“当代《红楼梦》”和“当代《金瓶梅》”。
《废都》在海外非常火爆,被翻译成日文、法文、俄文、英文、韩文、越文等多个版本。日本一位著名人士还号召到华做生意的人,要人手一册《废都》。” (李培 潘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