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广东智力扶贫工作喜讯频传。前三批15000名智力扶贫工程贫困生已经顺利毕业,并实现了100%的就业目标。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收到了一封来自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02级扶贫班学生唐小兰的感谢信,代表着200多名已经毕业的同学对省委、省政府的感激之情。
“我是幸运的”
唐小兰现在深圳市婚姻家庭协会工作,老家在粤北山区连州市山塘镇一个贫困的山村。她说,“回想五年前这个时候的我,正在为失学不知所措。尽管我考上了重庆的一所大学,可父亲告诉我,家里只有50块钱了,几乎到了断粮的境地”。后来,她被通知可以到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免费读书,成为广东智力扶贫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毕业后,唐小兰和她的同学们大多被推荐到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工作,月工资普遍在1000-3500元之间,不仅解决了个人的生存问题,也建立了帮助家庭谋求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据介绍,广东每年有近万名贫困生和家庭像唐小兰一样,受益于“智力扶贫工程”而脱贫。
在采访她的时候,她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唐小兰说:“我是幸运的,接到通知的那天整晚不能入睡。现在我走向了社会,每个月的工资有2000多块,已经可以负担弟弟的高中生活费用了,感谢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会更加努力回馈社会。”她的志向是要做一名志愿者。
三任省委书记接力浇灌?
扶贫先扶智,这是广东十几年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广东的首创。在最初,广东对北部山区的扶贫主要采用输血式的送钱送物,并给无业青年安排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送的钱和东西很快就用完吃完了,而安排去工厂工作的那些人也因为没有技术,慢慢地也又都回家了。”一位从事劳动保障工作多年的领导表示。
而智力扶贫工程的酝酿、发展和延伸,渗透着广东三任省委书记情系群众、心牵百姓的心血和智慧。1994年7月,清远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到清远考察灾情时指出:“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确定了扶贫工作首先在清远市技工学校开始。
1998年4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到清远考察扶贫试验区,对清远市委、市政府实施智力扶贫的思路和学校帮扶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个带方向性的好典型,指出“把贫困家庭子弟每户安排一人到技工学校培训,然后推荐到珠三角地区和扶贫区工作,这样安排一人,这户就能稳定脱贫。”
2002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清远市技工学校视察并且指出:“上技工学校可能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办好技工教育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好处。”
广东省副省长谢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智力扶贫的对象从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到资助家庭子女读书身上,着力于青年劳动力,这是一项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战略举措,不仅为千千万万农村寒门子弟帮助其家庭谋脱贫致富创造了出路,甚至可能改变几代人的命运,真正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15000名贫困生“走出山门”
广东智力扶贫工作喜结硕果。目前,前三批15000名智力扶贫工程贫困生已经顺利毕业,并实现了100%的就业目标。
广东智力扶贫范围也大大增加,除了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孩子招生以外,还将库区移民、沿海渔民、下岗失业人员等子女、残疾人等纳入扶贫范畴。今年,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不同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核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精神,劳动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核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不低于1500元,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00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从2002年至2007年,省财政共安排2.1亿元用于每年资助5000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二至三年的技校教育”。智力扶贫工程从2002年至2005年,连续4年,按照每生人均3500元标准,每年招收来自全省50个山区县5000名的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入读技工学校。
从2006年起,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智力扶贫规模扩大到1万名,去年由于广东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又增加了2000名指标专门招收韶关、梅州、河源和潮州等重灾区严重受灾家庭子女入读技工学校。截至2007年,省财政资助智力扶贫生达4.4万名。目前,前三批15000名智力扶贫工程贫困生已经顺利毕业,并实现了100%的就业目标。
据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刘龙山介绍,这些贫困生在读技校的三年里,每学年只需要交190元的书本资料费,其余每学年4100元的学费和住宿费,由省财政补贴3500元,剩下部分由学校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