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庆祝祖国60年华诞的历史时刻,就我国
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获得的辉煌成就采访了商务部
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
杨益局长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实力十分弱小。6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对外贸易方面,6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振兴。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封闭状态,进出口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仅11.35亿美元,1978年为206亿美元,之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猛增到25616亿美元,1978-2008年的31年间增长了123倍。
60年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9%,到2008年达到8%以上。尤其出口总值在2007-2008年已经上升到世界第2位,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我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从以初级产品、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到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了总出口额的29.1%的份额。
从产业方面来看,几十年来,我国国内产业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产业集中度也是明显提高,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改善,经济效益也是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也是不断提升。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规模仅次于美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已经从2003年的第44位上升为2009年的第29位。大家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10月28-29日即将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中,我们还将发布相关部委及权威研究机构研究的我国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届时将推出更为详尽的竞争力分析。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定于2009年10月28-29日,在上海联合召开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宋和平巡视员介绍,本届竞争力论坛围绕“集聚优势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主题,将邀请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在主题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邀请中外著名专家和领军企业家进行专题演讲,并将请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本届论坛历时1天半,届时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省市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中外企业界和研究机构的代表等预计300余人将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