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引起了网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热议。近日来,天涯社区以及腾讯网出现了不少直指食品安全问题的热帖。在这些帖子中,众多网友认为食品被甲醛污染的问题比三聚氰胺问题更为严重,原因就在于甲醛在食品行业被滥用的范围更大,手法更加隐蔽,而且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工业助剂合法添加。随着讨论逐步升级,问题的焦点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由来已久的啤酒添加甲醛的问题。
沉寂了数年的“甲醛风波”在食品安全法出台前夜在网络世界再次鼎沸,这次“甲醛啤酒之争” 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场围绕“添加甲醛”这一话题的理性探讨,这也反映了消费者在经历多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之后,已变得更为理性。
那么,啤酒添加甲醛真的是常态吗?究竟啤酒能否添加甲醛?记者先后采访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和企业高管,以求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
2005“甲醛啤酒风波”的升级?
提到甲醛啤酒,不能不提2005年的“甲醛啤酒风波”。当年6月15日,一位自称啤酒研究工作者的业内人士向《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披露啤酒使用甲醛做稳定剂,危害百姓健康的“行业秘密”。并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甲醛啤酒的危害,促进整个啤酒行业朝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该报当即对此进行调查,由此,揭开了整个“甲醛啤酒风波”的序幕,“甲醛啤酒”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天,甲醛啤酒再次引发争议,争论的核心依然是啤酒酿造是否可以“添加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供应充足的大众化工产品,甲醛在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皮革、造纸、染料、制药、农药、照相胶片、炸药、建筑材料以及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均要被用到。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性能,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利用这一性能,甲醛通常被加入水产品等不易储存的食品中。
然而,除了是化学工业的多面手,甲醛更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经呼吸道吸收。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鼻咽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永泉指出,甲醛最大的危害在于它能凝固蛋白质,可使人致癌,国家的相关法规中已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甲醛。
此“剂”非彼“剂”!
既然甲醛危害严重,理应杜绝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为何啤酒行业依然还有使用甲醛的情况存在呢?
原来,在啤酒工业中,甲醛作为一种工业助剂来使用。因为甲醛是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啤酒企业在糖化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甲醛,可以去除多酚,避免絮状沉淀,提高啤酒透明度,延长保质期。
正是由于甲醛是“工业助剂”而非“食品添加剂”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得它在《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行业法规中均没有被明确要求禁止使用,“甲醛啤酒”之争也就一再出现。而问题的核心也就转变为,甲醛作为工业助剂究竟能不能用于啤酒工艺?以甲醛作为啤酒酿造的工业助剂究竟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我国啤酒界权威、酿造工程与酶工程专家顾国贤教授认为,尽管甲醛在啤酒中经过分解之后,残留量很低,甚至低到难以检测出来的地步,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啤酒中绝对不应该添加甲醛,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和它的量多量少、会不会造成伤害无关。人为添加甲醛与啤酒酿制过程中自行产生甲醛,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还说,随着啤酒工艺的改进,甲醛作为工业助剂的身份已经被其他无毒原料替代。因此,以甲醛是工业助剂而非添加剂作为借口,打擦边球,这是漠视公众健康与安全、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严格禁止。
加还是不加?“甲醛啤酒”欲说还休
一些啤酒企业以甲醛做为稳定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低廉的价格。随着工艺的进步,这种落后的生产工艺正在逐步淘汰。但是由于成本的压力,许多中小型企业还在使用甲醛做稳定剂。再加上目前国内食品行业标准偏低,也是一些啤酒企业不愿意改进生产技术的客观原因。
因此,甲醛的加与不加,在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还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自律。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亟需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与法规,通过法律的约束与行业的自律,共同引导啤酒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