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盐总公司已要求各省级公司作好放开专营的准备。“盐业专营即将被打破”被“相关人士”称“有可能”。
听到食盐专营可能放开的消息,不少媒体和民众就为“有望下降”的盐价而欢喜雀跃了。天天吃、餐餐吃的食盐要是降价了,谁都高兴,但细细一想,现实未必那么乐观。
且不去论证自由竞争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价格问题,单单是食盐的质量如何保障,就足够令人揪心。显然,大家都为食盐有望降价而高兴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食盐的质量有保障。除却这个前提,价格再低,也无意义。
三聚氰胺已经一再刺痛我们,而食盐是一个需求弹性几乎为零的产品——人们找不到食盐的替代品。所以,食盐这类特殊食品的经营体制放开后能不能保证其产品质量的长远安全,着实让人担忧。质量没有保证的私盐吃了有何害处,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少,这里无须赘言。因而让人担心的还是,一旦食盐专营彻底放开,莫说一些正规的企业为了获取价格优势(降低成本)铤而走险,恐怕更多的“杂牌军”加入私盐队伍也不足为奇。这方面已有例证,2004年,广东省就撤销了食盐专卖局,而仅过两年又恢复了这一机构。究其原因,主要是专卖局撤销后市场加碘食盐合格率直线下降。
据了解,目前,全国盐厂多达近4000家,但拿到食盐生产许可证的只有96家。就连某盐业老总都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将盐业推向市场,肯定会有不法分子将工业用盐当成食盐卖而影响老百姓健康。
当然,有人会把希望寄托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上,但事实上,多年来,我们打击假盐私盐,多数都是靠治标不治本的蹲点暗查,专营体制放开后,假盐私盐更多,到时有没有更多的人力、财力和能力来确保食盐质量呢?实在难说。
如此一来,盐价是下来了,但食盐的整体质量很可能跟着下来。而相比盐价偏高,这更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何况一年吃不了多少盐,价格下来一点点,对家庭的帮助并非想象的那么大。
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食盐专营在对保障食盐质量上的巨大作用,人们之所以对食盐专营颇有微词,就是因为盐价偏高。加碘以后的暴利更加重了人们的不满。换而言之,人们希望通过打破垄断的局面去降低盐价,去打击暴利。
而在我看来,解铃还得系铃人,若能使垄断者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将价格更倾向于公益岂不更好?当然,有人会说盐业公司为了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可能做雷锋。这是事实。但这个事实恰恰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把垄断企业宠成“经济人”了。盐业能形成垄断就是政府创造的,要改变因垄断带来的盐价偏高的局面,还得政府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让盐业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型,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体现民生产品的公益性。
总之,“放开”未必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要想兼顾食盐的价格和质量,回归食盐的公益性和盐企的社会责任感才是治本之策。